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教用語,是指佛教把所有能識知、能了知的所有現象,都歸於“心”這個概念的範圍中。“受想行識”是佛教用語,是指“五蘊皆空”中“五蘊”中除了“色蘊”之後的四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受想行識是“五蘊”中除了“色蘊”之後的四蘊。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經》。
受蘊:既是領取納受之意。對於順境與逆境的領納感受,它可分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樂、舍(不苦不樂)三種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憂、喜。故受有苦、樂、舍、憂、喜五種性質。
想蘊:心於所知境執取形象。既是看、聽、接觸東西時,會認定所對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後為它安立名稱,生起認識的心理。
行蘊:“行”是造作之義,行蘊是驅使心造作諸業,所造作的行為有善、惡、無記三種心理,稱為心所生法,又稱為心所。
識蘊:佛教對識蘊的解說有大、小乘的區別,在此依據大乘的分類來解說:識蘊分為八識,它又可分為三種類:一者為心,它集起諸法,並能生起種種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二者為意,它恆思量我--末那識。既是我們有一種心念,它一直執著有一個“我”,稱為意。三者為識,既是了別外境;能夠知覺外面境界的心,稱為識。
無受想行識意思是沒有受蘊、受蘊、行蘊、識蘊。
1、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的“是”這裡是這樣、如此的意思。
2、整句翻譯是世間愚人也都是這樣或世間愚人也都是如此。
3、出自《百喻經》,全稱《百句譬喻經》,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蕭齊天竺三藏法師求那毗地譯。《百喻經》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現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稱之為百,有兩種說法,一就整數而 ...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的意思是“一生光明磊落,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呢?”。這句話是王陽明的臨終遺言。王守仁,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憲宗成化八年生於餘姚北城,卒於明世宗嘉靖七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 ...
亦復何言大意為:又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王陽明的臨終遺言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為一生光明磊落,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呢。
王陽明幼名雲,字伯安,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王陽明在20歲時步入仕途,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 ...
1、“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的意思是“一生光明磊落,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呢?”
2、這句話是王陽明的臨終遺言。王守仁,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憲宗成化八年生於餘姚北城,卒於明世宗嘉靖七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 ...
歲月如初,你亦如故,此句改編自瓔珞玉兒的言情小說《沒有因為沒有所以》中的一句,縱然萬劫不復,縱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歲月如故。
歲月如初,你亦如故,字面上的意思為,希望現在的時光如同初相見一般美好,也希望對方仍像最初記憶中的那個人,不曾改變,此句話有帶有懷念過去的心情。 ...
1、已而:一會兒;初:以前;已而復如初的意思是,沒過多久,就又跟以前一樣。
2、原文是講王冕小時候常去偷聽別人讀書,有一次丟了自己放的牛,被他父親打了一頓後沒多久又和以前一樣,透過這個故事來表明他的努力學習。 ...
意思是:難道還不能怎樣怎樣嗎?用來反問。
出自《世說新語·尤悔》中的“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字面意思是:雖然不能流芳後世,難道還不能遺臭萬年嗎?實際表達的意思是:作為男人應當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留下一些值得後人記住的事情,不論是好還是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