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口耳相傳的劉三姐歌謠

口耳相傳的劉三姐歌謠

  每年的“三月三歌節”廣西人民都會休假三天以祭奠逝去的歌仙“劉三姐”,廣西民間口口相傳的口水歌也出自劉三姐,她不畏強權,跟惡霸鬥智鬥勇的英勇事蹟更是被人們所傳頌。那麼你想了解劉三姐的更多民間傳說嗎?就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廣西文化吧!

  壯族民間認為,“歌圩”是劉三姐傳歌形成的,劉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標誌。歌圩的歌就是劉三姐的歌。劉三姐在廣西壯族自治民間稱為“歌仙”,宜州市是劉三姐歌謠最有代表性的地區,被認同為劉三姐的故鄉。

  劉三姐歌謠大體分為生活歌、生產歌、愛情歌、儀式歌、謎語歌、故事歌及創世古歌七大類,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詩性特點和鮮明的民族性,傳承比較完整,傳播廣泛。劉三姐歌謠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具有見證民族歷史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文化史研究價值,還具有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美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歷史傳說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3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被視為“神女”。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

  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死後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

  雖然傳說不一,但千百年來壯族人民對她的尊崇與熱愛之情卻是一致的。現在,廣西很多地區都立有劉三姐的塑像或劉三姐廟。每當有新的壯歌集問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有些地方的歌圩,第一項議程是抬著她的像遊行。壯族人民尊她為“歌仙”,至今還有“如今廣西歌成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的傳頌。

  發展現狀

  “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將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每年的這一天,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及其他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

  歌節期間,除傳統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拋繡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臺賽詩、放映電影、表演武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另外,各種商業貿易、投資洽談等活動亦逐漸增加,形成“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新風尚。屆時,嶺南壯鄉四海賓朋雲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於耳的嘹亮歌聲,寄託著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傳承價值

  劉三姐歌謠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中華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活態文化的魅力。它不僅具有見證民族歷史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文化史研究價值,還具有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美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劉三姐歌謠》具有以歌代言的詩性思維方式的傑出性、紮根社群人文傳統的鮮明的民族性、傳承序列的完整性、歌謠種類的多樣性及文化內涵的豐富性、傳播的廣泛性與影響的深遠性等特徵。

  但是隨著壯族傳統“倚歌擇配”社會基礎的消失,以及強勢文化和新的娛樂方式的衝擊,劉三姐歌謠後繼乏人,面臨失傳的危險,需要儘快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劉三姐歌謠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劉三姐》週末來深唱山歌

  

  劉三姐 王予嘉。

  說起民族歌舞劇,很多觀眾一定會想到《劉三姐》。這部傳唱了45年的經典民族歌舞劇將在12月20日、21日登上深圳大劇院的舞臺。

  該劇導演龍傑鋒在昨日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介紹: 傳說中的 劉三姐 講述了倫理故事,電影《劉三姐》講述了階級神話,張藝謀的《印象 劉三姐》藉助實景演出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這次是原版彩調劇《劉三姐》的第5次重新編排,力求恢復原版彩調劇《劉三姐》中 為自由而歌唱,為尊嚴而抗爭 的精神。

  據介紹,新版大型歌舞劇《劉三姐》由200多位藝術家,歷時三年、十易其稿,排練5個多月而完成。全劇主要採取無音樂伴奏方式,觀眾熟悉的主要唱段儘可能運用多聲部復調結構,透過清唱方式讓歌聲體現自身的音樂美感。劇中會讓恢宏的交響樂與板胡、二胡、笛子、大筒、嗩吶等民樂器二次合成,以突出現代的節奏感。

  本劇由原版電影《劉三姐》配唱傅錦華做藝術指導。而擔綱主角的是在張藝謀執導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 劉三姐》中扮演漁家女的桂林旅遊形象大使王予嘉。

  新版《劉三姐》以莫老爺欲納劉三姐為妾為主線,劇情加入了新的內容:莫老爺多了四個為了富貴甘心受辱的妻妾,還有圓滑世故的媒婆等角色,有著法國幽默喜劇的爆笑效果。

  (責任編輯:admin)

劉三姐傳說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州交界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劉二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誇讚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地財主莫懷仁貪其美貌,欲佔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莫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醜態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財去勾結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於死地而後快。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眾鄉親的幫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順流沿天河直下龍江後入柳江,輾轉來到柳州,在小龍潭村邊的立魚峰東麓小巖洞居住。

  據說來到柳州以後,三姐那忠厚老實的哥哥劉二心有餘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設法來阻止。一天,他終於想出了個辦法,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丟給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鑽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接著鐵青著臉一字一頓地補充道:“為兄說一不二,絕無戲言。”

  先還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著哥哥的滿臉慍色,那裡還敢像往常那樣據理爭辯,拾起丟在面前的石頭,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並唱道:哥發癲,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3月3是為什麼說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聰慧機敏,歌如泉湧,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其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人們懷念這個民間的音樂家,民間歌手,因而每年三月三這天會到柳河邊上賽歌,悼念“劉三姐”。   “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 ...

紅樓夢裡的的簡介

  紅樓夢裡應是尤三姐。   尤三姐,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人物,尤氏繼母帶來的女兒,尤二姐的妹妹,亦稱作尤小妹。尤三姐模樣風流標致,偏愛打扮,自有萬人不及的風情體態。賈珍、賈璉、賈蓉等好色之徒,對她頗為饞涎。尤三姐不願像姐姐那樣遭人玩弄,她用潑辣作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清白。她看中柳湘蓮後,就一心一意等他 ...

電影劇情

  1、砍柴女劉三姐(黃婉秋)以唱幫窮苦人解氣的山歌名聞四鄉,卻也因此被視她為肉中刺的財主陷害,幸運撿得一條命後,她一路歌聲沿江而下。老漁夫(張巨克)和兒子阿牛(劉世龍)透過歌聲將她辨出,將她接入家中。遠近鄉民聽聞,都趕來與劉三姐賽歌,以為她已人頭落地的哥哥劉二(梁音)也因此機與她重逢。因為歌詞中多處直揭財主 ...

山歌歌詞大全

  1、初遇李老漢和阿牛:   (1)李老漢:腳下葡萄藤,手中青竹杆,請問姑娘是哪一家的神仙?   (2)劉三姐: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只因生來愛唱歌,四方漂流難安身。   (3)李老漢:砍柴的姑娘為什麼會流落到江上呢?   (4)劉三姐:上山不怕石崖高,手攀青藤好砍樵;財主到來砍藤短,我落石崖順水 ...

歌詞

  1、作詞: 佚名,作曲:佚名   2、歌詞:唱山歌來,唱山歌來、嗨,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嗨,不怕灘險彎又多、嘍,彎又多、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嘍哎,只有山歌敬親人敬親人、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哎,只有山歌敬親人敬親人、唱山歌來,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 ...

人們在什麼節日紀念

  人們三月三的節日紀念劉三姐,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湧,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 ...

紀念是幾月幾號

  “三月三號”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將“三月三”歌節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   電影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湧,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