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人讀書求學的成語故事

古人讀書求學的成語故事

  懸樑刺股: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個成語。懸樑刺股意思是隻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也說的是隻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穫,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透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透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孟子後來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我想這和他有一個睿智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好問,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這兩個故事引申出“囊螢映雪”這個成語,比喻人勤學好問。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大學問家匡衡小時候家裡很窮,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程門立雪:

  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40多歲時與好友遊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了。程頤一覺醒來,才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比喻尊師重教,誠懇求學。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1、《穿壁引光》:穿壁引光是指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2、《牛角掛書》:李密在少年時發奮學習,上進心很強,他打聽到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中的《項羽傳》,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讚揚他:“這麼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呵!”少年書生回過頭來,一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一老一少在路邊上交談起來,李密談吐不俗,楊素深深感到他不同尋常。果然,李密後來成了隋末農民起義隊伍瓦崗軍的首領。

  3、《韋編三絕》:孔子的一生都在學習,到了子晚年後,更是喜歡上了易經。但由於易經非常難懂,因此學起來特別吃力,但孔子卻並不怕吃苦,一直反反覆覆的誦讀,直到完全弄懂為止。而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出紙張,所以書都是使用竹簡或者木簡寫成的,不僅笨而且非常重。將許多竹簡使用皮條一同穿起後,便做成了一冊書。而因為孔子過於勤奮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多了,竟弄斷了三次皮條。於是,後入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此來讚頌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寫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1、負薪掛角。漢朝時期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2、程門立雪。這個成語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進行學習。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時,恰逢程頤正在睡覺,而楊時與他的朋友遊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


激勵讀書成語故事

  韋編三絕: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囊螢映雪:晉朝人孫康家裡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鑿壁借光:衡晚上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看書。暗室求物:燈光很暗,但是靠著微弱的光亮看書。閉戶讀書:關上門,不 ...

關於讀書成語故事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有以下兩個:   鑿壁偷光: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名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 ...

勸勉刻苦讀書成語故事

  1、鑿壁借光:   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書。   2、囊螢映雪:   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於家裡窮,不能經 ...

古人讀書的小故事

  1、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是說晉代的車胤和孫康為了學習,夜晚點不起燈,車胤夏日裡就捉螢火蟲裝在絹袋中照明,而孫康則在冬夜下大雪時,映著雪光讀書。後《三字經》中引用了這個典故曰:“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2、映月讀書   南齊時的江泌家境貧窮,白天做鞋為生,晚上才能抽空學習。點不起燈,他就拿 ...

讀書成語故事

  1、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有:圓木警枕、牛角掛書、開卷有益、手不釋卷、懸樑刺股、韋編三絕、以荻畫地、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牧豕聽經、著述等身、溫舒編蒲、高鳳流麥、學富五車、三十乘書、帶經而鋤等等。   2、圓木警枕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小時候的司馬光經常和哥哥弟弟們一同讀書學習,但是司馬光覺得自 ...

古人讀書故事有哪些

  1、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2、囊螢映雪:   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   3、聞雞起舞:   傳說東 ...

讀書故事 關於古人讀書故事

  1、鑿壁偷光,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讀書,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