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一: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故事二:
包公即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重新踏入仕途。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材料
1、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無米,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米,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2、黃香,東漢時期,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
古代孝敬父母簡短故事
1、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不及解。
2、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3、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古今中外孝敬長輩的故事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包公, ...
孝敬父母的故事
1、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今河南沁陽人)的孝子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
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或傳說
1、滌親溺器:黃庭堅,著名詩人、書法家。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沒有一天忘記;
2、聞雷泣墓:王裒,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
3、乳姑不怠:崔山南,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 ...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1、打虎救父。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今河南沁陽人)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
最孝敬父母的星座
最孝敬父母的星座
自古以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生活人人都會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是真正的論起孝順來,有些人雖然總是在表面上不懂父母的辛苦,實則他們很懂得體諒父母,很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就讓我們看看12星座誰最孝敬父母吧。
射手座:孝順指數:★★★★
射手座表面上看起來活潑外向,好像 ...
孝敬父母的手抄報內容
1、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小路實篤
2、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3、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4、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6、當你開始懂得孝順父母,尊敬 ...
兒童孝敬父母的語錄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5、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