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中國天文學成就突出的原因

古代中國天文學成就突出的原因

  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為農業發展的需要。

  農業生產與季節、天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知識,就是在農業生產的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又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 這種由太陽運動而確立的24節氣反映了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農牧業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又叫農曆。 在漢初的《淮南子-天文訓》中首次出現了完整的24節氣名稱,與現今通行的名稱一致。節氣產生於中國古代,它反映了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反映了農時季節,在農村家喻戶曉。隨著中國古歷外傳,華僑足跡所到之處,節氣也廣為流傳。節氣是根據太陽在星空間視運動的視位置來決定的。節氣也叫二十四節氣,是相間排列的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氣的統稱。

古代中國農業成就

  1、灌溉渠系工程:開渠道滿足作物的水分需要,開水溝排除農田多餘的水,是農田水利的主要任務。所以溝渠工程是最普遍的一種型式;

  2、陂塘工程:陂塘系利用自然地勢,經過人工整理的貯水工程,其功能是蓄水溉田;

  3、太湖流域的塘浦圩田系統 :隋、唐、宋時期,水利建設遍及大江南北,太湖流域的塘浦圩田大規模興修尤為突出;

  4、海塘工程:自漢、唐起,江、浙、福建沿海人民為防禦潮水災害而開始修建江海堤防。海塘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開發過程中佔有相當重要地位;

  5、井灌: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工程型式。

我國古代天文學成就特別突出原因

  農業生產與季節、天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知識,就是在農業生產的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又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

  中國古歷採用陰陽合曆,即以太陽的運動週期作為年,以月亮圓缺週期作為月,以閏月來協調年和月的關係。

  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

  這種由太陽運動而確立的24節氣反映了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農牧業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又叫農曆。


中國古代農學的成就

  中國古代農學有如下成就:   1、農業中的三才理論;   2、具有濃厚特色的經營思想;   3、灌溉渠系工程,開渠道滿足作物的水分需要,開水溝排除農田多餘的水,是農田水利的主要任務;   4、陂塘工程,陂塘系利用自然地勢,經過人工整理的貯水工程,其功能是蓄水溉田;   5、太湖流域的塘浦圩田系統,太湖地區 ...

古代中國天文曆法方面的巨大成就

  一:先秦時期   1、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2、春秋時期我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   3、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二:兩漢時期 ...

中國機長延長上映原因

  1、中國機長延長上映至11月29日。   2、截至10月23日,就實時資料來看《中國機長》票房為27.14億。國慶節以來《中國機長》排片一路上漲,即使是現在依然保持在17.6%,可見觀眾對於此片十分認可。中國機長延長上映很顯然是片方想讓利益最大化。 ...

古代中國的別稱

  1、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2、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 ...

為什麼把古代中國連線歐亞非的商路稱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 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西漢漢武 帝時張寒首次開拓絲路。東漢時班超經營西域並再次打通絲綢之路,且將之延伸至 歐洲。東漢時,羅馬帝國也首次順著這條商路來到洛 ...

古代中國天文曆法有何主特點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夏曆、漢歷、華歷、國曆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透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3丙申猴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既是我國傳統曆法的 ...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早期農業生產方式經歷了從刀耕火種、石器鋤耕(耜耕)到鐵犁牛耕的三個發展階段。與之相適應,耕作方式經歷了從集體勞作到個體生產的變化。土地制度則經歷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國有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三個發展階段。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細作則是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