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民修長城時會遇到什麼困難
古代人民修長城時會遇到什麼困難
古代人民修長城時會遇到的困難有以下幾個:
1、路途遙遠,工人們需要走很長一段路才能到達施工地點;
2、生產力落後,導致工人施工慢,需要夜以繼日的修長城,加重了工人們的勞動負擔;
3、政府監工的非人性對待。監工們常利用權力克扣勞動人民的口糧等;
4、地處北方,冬季寒冷漫長,嚴酷的自然環境,工人們的居住條件差,經濟落後;
5、時常有敵人前來騷擾。
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修了多少年
長城從西周至明,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
現在所說的萬里長城一般人都首先想到的是秦國的長城,其實在秦以前早就有長城了。最早的長城應該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5、6世紀),戰國七雄時的秦、趙、燕等國都各自有自己的長城,但都不連貫。
秦統一六國後,於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5後對其北部長城進行修建,前214年至前210年再次進行修建,歷時12年,共兩個階段,完成了長達5000多千米的萬里長城。
到了漢代,為了加強北方抵禦匈奴的侵犯,又在原秦長城的基礎上增修了4000多千米,此時長城已經達到了10000多千米的長度。在接下來的朝代裡,都有對長城進行過修繕,直到明代。
秦始皇修長城的功與過
秦始皇修長城的功:
第一,使中原地區免遭遊牧民族的騷擾,抵制外部少數民族入侵,保護中原農耕文明;
第二,促進了中華民族中原文明的交融,為世界後後人留下了無法比擬的精神財富,使長城成為中國形象的圖騰和象徵;
秦始皇修長城的過:
第一,浪費了國家大量的錢財和資源;
第二,給無數百姓帶來苦難和沉重的徭役負擔,激發了人民的反抗,引發階級矛盾加劇,加速了秦王朝的覆滅。
修長城用了多少年
從西周至清,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長城(TheGreat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
為什麼趙武靈王和秦始皇都修長城
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關係的加強,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併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陝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 ...
明朝為什麼要擴修長城
明代修築長城主要是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攻擊。明代前期和中期,退居蒙古故地的元朝殘餘勢力以及後來的瓦刺時常南下擾掠,中期以後,東北地區的女真又興起,威脅到明王朝的安全,因此,修築長城以加強防務,成為明朝的一件大事。明長城的修築對於明王朝新建政權的鞏固、國家的安全以及北部地區農牧業生產的穩定,都起了積極的作 ...
為什麼清朝不修長城
1、清代的邊防和民族關係是前所未有的牢固;
2、東北是滿族發源地,八旗重兵駐守;
3、聯蒙政策有效地團結了蒙古族,由蒙古族士兵駐守邊疆;
4、西北連續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統一軍政民務,從內地遷軍民屯田,對西北實行直接統治;
5、西部統一西藏,也取得了當地的信任和服從。所以在清代, ...
哪個皇帝修長城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 ...
古代人民如何從海水中提取鹽
透過古人蓄海水曬鹽的方式提取鹽。古人採鹽,以滷水為原料,實行海灘曬鹽。但海灘曬鹽這種生產方式佔地面積大,生產週期長,產量不高,效益較低。滷水來源於海水,生成於海侵期的海退階段,是經過蒸發濃縮、聚集和海陸變遷埋藏形成。古人發現海岸潮灘生成的滷水經過陽光曝曬後會形成鹽晶,據此開始從海水中提取鹽。 ...
為什麼趙武靈王和秦始皇都修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秦始皇的目的:秦軍的作戰部隊主要還是步兵和戰車,馬比較少。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