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純樸文化的典範,它已經在人民大眾中形成了傳統,並一輩輩傳承下來,是人民群眾感情的依託;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改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利於充實國人的思想。透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可加深其對中國歷史的瞭解,從而更好地領會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有利於中國民族精神的形成。歷史上,中國人民一直以“勤勞、善良、樂於善良、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而為世人所讚揚。
古代文化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純樸文化的典範,它已經在人民大眾中形成了傳統,並一輩輩傳承下來,是人民群眾感情的依託;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改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利於充實國人的思想。透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可加深其對中國歷史的瞭解,從而更好地領會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有利於中國民族精神的形成。歷史上,中國人民一直以“勤勞、善良、樂於善良、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而為世人所讚揚。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淵源流長的文化內涵,幾千年來我國的古人為後世留下了無數智慧的結晶,哪些古代典籍至今仍對我國部分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那古代都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中國十大古代著名典籍,一起了解下吧。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文化典籍
1.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這個由明成祖朱棣命姚廣孝和解縉主持編撰而成,全書共22877卷,約3.7億字的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編撰隊伍累計多達3000多人,於永樂六年才抄寫完畢,最終因慘遭浩劫使得目前僅存800餘卷。
2.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這本由清高宗乾隆帝主持編修而成的大型叢書,是由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寫而成的大型叢書,是覆蓋了文、史、理、工、農、醫等個門類學科的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並手抄有7部,乾隆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
3.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這部由北宋科學家沈恬於1031至1095年撰寫而成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是有著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美譽,涉及到自然科學和工藝技術等各個門類學科,在世界範圍中有著極大影響的典籍。
4.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這本共三卷十八篇的著作,是由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創作於1637年的世界上首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也是收錄有農業、手工業、機械、陶瓷、採煤等生產技術的中國古代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有著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美譽。
5.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這本由賈思邈創作於北魏末年的綜合性農學著作,是共10卷92篇,系統總結了食品加工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治荒、黃河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的世界農學史上專著之一,有著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的美譽。
6.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這本由徐光啟創作於明朝萬曆年間的農書,是囊括了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各個方面,總結了徐光啟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的大型純技術性農書,書中遺留下來的各種有用植物的栽培方法,至今也是農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7.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這本由張蒼和耿壽昌增補和整理於公元一世紀的數學專注,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總結了從春秋戰國至漢朝時期數學成就的數學專注,其中首次闡述了世界數學史上的負數及加減運演算法則,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8.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這部共52卷的本草著作,是由李時珍撰寫於嘉靖三十一年至萬里流年,是集幾千年的食物、藥材的種植、收採、調製和一樣供銷於一體,內部設計飲食烹飪學、食物養療學、醫藥學、動物學等多個領域,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的世界科技史上最宏大的中醫百科全書。
9.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是由孫思邈撰寫在唐朝永徽三年的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共計30篇的綜合性臨床醫著,有著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的美譽,並對後世的中醫療法,乃至國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0.史記
史記最早被稱為《太史公書》《太史記》,是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編撰的從上古傳說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間的二十四史之首,並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這部規模巨大、體系完備的史記,對後世的紀傳體史書影響較深。
我國曆史遺產從北到南共二十一處,多數為皇家場所,天壇、頤和園等。歷史遺產之首為北京故宮。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頤和園(北京)。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長城(北京)。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天壇(北京)。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5、承德避暑山莊(河北承德,包括周圍寺廟)。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平遙古城(山西平遙)。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7、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8、麗江古城(雲南麗江)。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9、蘇州古典園林(江蘇蘇州)。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0、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1、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2、武當山古建築(湖北丹江市)。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3、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沙鳴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西藏拉薩)。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5、龍門石窟 (河南省洛陽市)。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6、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遞村)。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集安市、遼寧桓仁縣)。
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絡的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