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是西周時期普遍採用的漢字字型,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漢簡:中國兩漢時代遺留下來的簡牘。早在北周時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區發現過漢竹簡書,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肅等地獲得過東漢簡;魏碑:魏碑是指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章草:章草,是書法的傳統書體之一。是早期的草書,始於漢代,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
大篆:是西周時期普遍採用的漢字字型,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漢簡:中國兩漢時代遺留下來的簡牘。早在北周時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區發現過漢竹簡書,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肅等地獲得過東漢簡;魏碑:魏碑是指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章草:章草,是書法的傳統書體之一。是早期的草書,始於漢代,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
唐朝前書法字型有行書、草書、隸書等,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紹興文理學院為書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1、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2、顏真卿,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唐代著名書法家,其書法精妙,擅長行、楷,且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自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3、柳公權,字誠懸,唐代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