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民間祭祀習俗

古代民間祭祀習俗

  舊時,城鄉漢民多信鬼,有祭祖、求神、拜佛之習。

  清明節 每年清明節前數日,家家戶戶均備祭品紙錢,由家長率兒女到先祖墓地燒錢掛紙,祭祖。清明這一天,可以加土添墳、修整墓地。

  浴佛節 農曆四月初八為釋迦牟尼生日,名浴佛節。每年,佛教寺廟浴佛誦經,舉辦法會。城鄉信徒及善男信女多備供品、香火,前往燒香拜佛,禱求佛祖保佑平安、吉祥無災。

  中元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城鄉群眾多備祭品供奉土地靈位,祭祀土神,祈禱全年糧食豐收。多數農戶如此日不祭,便在秋後,請道士、陰陽誦經一晝夜,專祭土地神,稱“謝土”。

  十月朝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為十月朝。家家備供獻、紙錢給祖先亡靈燒化、祭奠,意為送寒衣費用。有民諺“十月朝朝,買紙燒燒”。

  冬至 每年冬至這一天,群眾各在門前為祖先亡靈燒化紙錢,以示年關將近,給祖先亡靈送錢備年關。

  送灶神 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為各家送灶神迴天宮日。是日,於灶神靈牌前上供品,燒香化紙,祭祀祈禱“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臘八節的祭祀習俗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 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那麼,臘八節有何習俗呢?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祭祀的物件凡八:先嗇神神農 、司嗇神后稷 、農神田官之神 、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 、貓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溝 、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地上沒有天上求:古代民間的祈雨活動

  祈雨,又叫求雨,是圍繞著農業生產、祈禳豐收的巫術活動。同其他巫術一樣,祈雨巫術曾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歷史中。從日本的原始部落到北美印第安人,從澳洲的土著到俄羅斯的先民,都有過專門的祈雨法師來控制雨水的降落。即使到了近代,一些已進入現代社會的民族中,這種巫術活動仍然存在。

  祈雨,早在中國西漢時期歷史就有記載。是一種民間活動,是中國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反映了人們在惡劣的自然生活環境中,渴望美好明天,創造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行為,它真真切切的想把“地上沒有天上求”的思想變成一種理想現實! 我國北方地區常年乾旱無雨,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就燒香禱告,祈求上天使威生雲、生雨救民。 在2005年,我們在陝北一個叫拓家畔的村子裡拍攝了這千百年來一直流傳的民間活動,時值夏季,拓家畔吃水的河裡已斷流了,人們為生活用水在等在搶,村裡打的水井已是第二口都沒有水,在打第三口井的時候按照傳統祈雨開始了,祈雨分七祈,每祈分大祈和小祈,大祈一祈為七天,小祈一祈為三天,今年拓家畔的祈雨為小祈,因為有一部分人要打井,更多的年青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拓家畔的祈雨是很講究的,祈雨時10歲以上的女人是不能看的,人們扛著神龕,在烈日下光著上身,赤著雙腳,上山下山,見溝過溝,瘋狂了的人們為了莊稼能有收成,為了能讓老天降雨,人們哭喊著,“龍王老人家,下點雨喲,救萬民”這正是人們在追求和自然的和諧當中心理的反映,是人面對自然悲壯奮進的寫照。


民間祭祀祭祖的流程程式

  祭祖(簡三獻禮)程式表   一 祭典開始:鳴炮。   二 執事者各司其職,鼓起嚴、鼓再嚴、鼓三嚴。   三 請陪祭者就位、請副主祭者就位、請全體裔孫肅立。   四 請主祭者至門口迎祖(由禮生帶領)。   五 迎祖:(敲鐘擂鼓:二鼓一鐘)全體裔孫面向門口,主祭者跪,恭讀請祖文,興,禮生帶領主祭者及司爐(將香 ...

客家中元祭祀習俗

  在中國傳統的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冬至)之中,清明節祭祖掃墓之俗,是全國較為盛行的。而在贛縣客家地區,特別是農村,則把中元節看得較重,影響也更廣,祭祀儀式也最隆重。   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祭祀的儀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祖先(一般上至三代)的遙祭;另一種較為隆重些,是對前一年或當年去世 ...

銅川風情——民間年節習俗

  受特定的文化地理環境影響,銅川的風土民情即不同於深厚粗獷的陝北民俗,也不同於舒張熱烈的關中民俗。銅川的風土民情像一曲曲風格迥異的動人山歌,千百年來,迴盪在這塊美麗可愛的熱土之上。   (一)春節   銅川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主要有貼春聯、貼年畫、吃年飯、放鞭炮、拜年、走親戚等。   吃年飯,銅川為吃餃子。 ...

門巴族生殖崇拜及其祭祀習俗

  西藏門巴族聚居於喜瑪拉雅山脈南坡的門隅地區,因山高谷深,道路艱險,交通閉塞,與外界交往甚少。歷史上被宗教徒稱為“培域吉莫穹”,意為“隱秘的樂園”。還有一部分門巴族因歷史上東遷則與珞巴族比鄰定居於墨脫。也處於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而將喜瑪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相接處切割南流的峽谷縱橫堵塞而成的孤島地區。這種地理環境決 ...

樂安民間遊藝習俗

  在樂安縣民間文化生活中,自古以來形成了許多習俗,如春節、元宵、端陽、中秋等傳統節日遊藝習俗,是該縣民間長期保持下來的繼承和傳統性文化的一部   分。   滾和合   在縣城,大年初一的黎明,當千家萬戶此起彼落的焚香接喜的爆竹聲響過後,街道閭巷便響起了陣陣鼓鈸聲,這是孩子們組成的“滾和合”活動。“和合”是中 ...

論西藏原始祭祀習俗、儀式和藝術

  早期宗教性祭祀文化藝術,以驅鬼逐疫、祭神祈祥為目的,以巫術和祭祀儀式及其諸多習俗、藝術活動為中心內容,是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共生的一種人類原始文化現象。在中國內地漢語文中,這種早期祭祀文化藝術稱為雄,有分帷、大帷、民間灘、宮廷帷、軍帷、歌舞帷、戲劇灘等;以藝術形式和門類來分,還有帷祭、惟儀、灘歌、灘舞、雄說 ...

赤峰蒙漢民族祭祀習俗

  蒙古族向有祭天、祭山、祭祖、祭火、祭敖包、祭石、祭河、祭湖、祭樹等習俗,比較注重的是祭山、祭敖包。赤峰古代有記載的祭山有赤峰紅山、巴林右旗黑山、克旗塞罕壩等。《遼史》卷三十二記載:黑山在慶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生金蓮花。“黑山猶內地岱宗(泰山),是聚魂收魄的地方。四方人(契丹人)死後,魂靈皆歸於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