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清明節的節令食物

古代清明節的節令食物

  清明節節與寒食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後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於清明後的養蠶。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餚,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這幾樣菜都跟養蠶有關。把吃剩的螺螄殼往屋裡拋,據說聲音能嚇跑老鼠,毛毛蟲會鑽進殼裡做巢,不再出來騷擾蠶。吃藕是祝願蠶寶寶吐的絲又常又好。吃發芽豆是博得“發家”的口彩。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古代清明節是農曆的哪一天 清明節是農曆什麼日子

  古代清明節是農曆的哪一天 清明節是農曆什麼日子

  清明節都是固定在公曆的4月4到6日,農曆上沒有固定在那一天。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度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當太陽黃經達15度時,為清明交節點。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活動有哪些

  蹴鞠

  蹴鞠盛於唐代,古代人踢球稱為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唐人仲無頗《氣球賦》中寫道:“寒食景妍,交爭競逐,馳突喧聞,或略地丸走,乍臨空以月圓。”唐代還盛行打馬球,婦女則騎驢打球,還有一種打法,類似現代的曲棍球,叫做“步打”。

  放風箏

  清明節這一天,人們不僅在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拔河

  約興起於春秋戰國時代。不過那時不叫“拔河”,而稱為“牽鉤”、“拔桓”。它不僅可以鍛鍊身體,而且是一項競技遊戲。據唐朝人封演的《封氏聞見記》記載:“古用蔑纜,今民則以大麻桓,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分兩朋,兩向起挽。當大桓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名日拔河。”那時的拔河形式大體和今天相同,只是今天拔河所用的繩子是單獨一根,而古代所用的繩子卻“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所以古時拔河人數比現在多得多,場面更大、更熱鬧、更激烈。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個拔河的愛好者,他大力推廣拔河運動。《唐語林》曾生動地記載了當時規模最大的一次拔河:“挽者至千餘人,喧呼動地,番客庶士,觀者莫不震駭。”千餘人拔河,氣勢磅礴,連那些外國來賓都被這盛大活動所震驚。

  清明時節應多吃蔬菜

  春菜

  春菜以其性甘苦寒而澀腸止血、健脾理氣而助消化,有利於肝氣和脾氣的升發疏洩。

  韭菜

  春韭即春天的韭菜,其性溫升發,是春天補藥,可增加人體胃腸蠕動,起著血管清道夫作用,以其補益肝腎而增加人體抵抗力作用,但對於“熱身”或有積火、痰溼者不宜吃用。也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母雞等協助人體陽氣升發之品,並可適當加入人參,以大補元氣又不致燥熱,如選用洋參、生曬參、黨參。

古代清明節又叫什麼節

  古代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食物一覽表

  1、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 ...

川西清明節傳統食物是啥 有什麼寓意

  清明節是人們掃墓、祭拜先人的日子,這個節日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寒食節。在寒食節,人們吃的食物也與往日不同。那麼,川西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是啥?有什麼寓意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飲食文化的介紹吧!   你可能感興趣:蘇州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葉兒粑   葉兒粑又叫艾饃,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餡心或鮮肉鹹餡心,外 ...

清明節古代叫什麼 清明節的別稱

  清明節在古代叫什麼 清明節的別稱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鞦韆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 ...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清明節人們會吃什麼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清明節人們會吃什麼   1、饊子   饊子,主要以米麵為主料,透過油炸而成的食物,色澤黃亮,吃起來香脆,越嚼越香。記得我小時候喜歡將饊子放到米粥裡面吃,入口即化。   2、艾粄   艾粄是客家人清明節必備的傳統小吃,當地有著:“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說法。   3、子推 ...

時令現在指季節節令其實在古代它最初指什麼 古代的時令是什麼意思

  時令現在指季節節令其實在古代它最初指什麼 古代的時令是什麼意思   按時節頒佈的政令。“時令”,原本是依季節氣候制定的有關農事的政令:“天子乃與卿大夫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時令”的本義現在已經隱退,更多指季節、節令,經常與食物、蔬菜、水果等搭檔使用。   相關解釋:   猶月令。古時按季節制定 ...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青糰子:清明吃青糰子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慣。做青糰子不同地區用的食材也不大一樣,我們當地人做青糰子喜歡用嫩艾或者小棘姆草,還有的地區會用鼠麴草、漿麥草來做,也都各有風味,這些野菜食材,也是春天不可錯過的美食,這個季節吃最合適不過了,做成青糰子包入自己喜歡的餡料,色澤碧綠,看著就非常有食慾,外皮軟糯,裡面 ...

清明節吃哪些食物

  1、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