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取中後統稱為進士,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
科舉考試,是古代大多數讀書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徑,而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更是萬眾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創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這592個狀元中,亦各有千秋。
殿試取中後統稱為進士,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
科舉考試,是古代大多數讀書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徑,而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更是萬眾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創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這592個狀元中,亦各有千秋。
榜眼。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殿試中,取得進士考試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中國科舉的產生,意在選才,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
榜眼之名始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如北宋初年的王禹僻在《送第三人朱嚴先輩從事和州》詩中雲:“貨船東下歷陽湖,榜眼科名釋褐初。”據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考證:“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蓋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
衣錦還鄉:衣,穿;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還,回;鄉,家鄉。衣錦還鄉,古時指做官或者狀元高中後,穿了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向親友誇耀。指富貴以後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也說衣錦榮歸。
語法:衣錦還鄉,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指富貴後回家鄉。
近義詞:葉落歸根,衣錦榮歸,榮歸故里。
反義詞:背井離鄉。
出處:《舊唐書·姜暮傳》:“衣錦還鄉,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