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寸等於一尺,三尺等於一米,所以三寸等於十釐米。
釋義:寸是東亞傳統的長度單位,一尺為十寸,一寸為十分,於中國周代已經出現,後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寸口是中醫切脈的部位,約在手掌後一寸處。一寸大約等於3、33釐米。
三寸金蓮的“三寸”有極言其小的含義。其實並非一定要小到三寸。
纏足起於五代時期,即公元960年前後,並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後,這期間各個時期的度量衡也不盡相同。
纏足是純粹的民間行為,它是以約定俗成為基礎的,並沒有嚴格的尺度。足的大小觀念在女性群體中的比較中產生,當然有愈纏愈小的趨勢,以至於有小於三寸的小腳,但這絕不是主流,因為這樣的小腳幾乎是不能走路的,可以說這是一雙廢腳。所以是不足為訓的。
當時公認的標準是:腳纏得小而又能走路方為美足,這樣的小腳一般在三至四寸之間,即10—13.2 釐米。
原因如下:古代人們認為女性美主要體現在“陰柔”這一面,嬌小、柔弱、嫻靜、以及柔和的曲線都是女性美之必須。自“小”而言,櫻桃小口,瓜子臉、楊柳細腰都是女性美的特徵,腳是重中之重。宋代之前雖未形成纏足的風俗,但以女子之足纖小為美的觀念卻是存在的,在東漢《孔雀東南飛》“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的句子中就有體現。纏足在其興起之時,不僅代表了女子的美妙,還在一定程度上象徵了權貴及社會地位,它是女子尊貴的一種象徵。
三寸金蓮,最早出現於南唐,是古代婦女傳統習俗的極端發展。人們把裹過的腳稱為蓮,而不同大小的腳是不同等級的蓮,大於四寸的為鐵蓮,四寸的為銀蓮,而三寸的便為金蓮。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
這種風氣先興起於宮帷之中,後傳入民間,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廣為流傳了,並把纏腳當成了婦女的美德 ...
各個朝代的尺寸代表長度不盡相同。
1、夏:一寸=2、49釐米;
2、商:一寸=3、11釐米;
3、周:一寸=1、99釐米;
4、秦漢:一寸=2、77釐米;
5、新莽,後漢:一寸=2、3釐米;
6、三國:一寸=2、41釐米;
7、西晉:一寸=2、3釐米;
8、東晉,十六國:一 ...
1、纏足開始的時間有夏禹、商代、春秋戰國、隋、五代、宋等多種說法。有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清代,纏足到了登峰造極的鼎盛時期。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
...
1尺等於10寸約等於33、33釐米,所以1寸約等於3、33釐米。
度——即長度,由於和生活密切相關,自人類有始就出現了,原始人布指為寸,布掌為尺,舒肘為丈,到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直至今天的現代計量技術的出現,古代度制演變反映著歷史的變遷。 ...
三寸相當於四個橫指的長度。為十釐米。橫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者四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寸”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與“尺”、“丈”為十進位制(10寸=1尺,10尺=1丈)。韓國用來表示親屬之間關係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間的關係。 ...
1、纏足開始的時間有夏禹、商代、春秋戰國、隋、五代、宋等多種說法。有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清代,纏足到了登峰造極的鼎盛時期。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
...
2寸照片是3.5釐米×5.3釐米。證件照按照尺寸來定義主要有一寸、小兩寸、兩寸三種,其中一寸和兩寸主要用於各種畢業證書、簡歷等,小兩寸主要用於護照。
照片,指用感光紙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後經顯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圖片。語出巴金《滅亡》第一章:"在這堵牆壁底下正中掛了一個大鏡框,裡面有一個四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