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的連中[三元]是哪三元

中國古代連中三元者都有誰

  1、崔元翰:名鵬,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人,生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卒於唐德宗貞元十一年,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狀元及第,歷史上第一個連中三元的人;

  2、王宗哲:中山無極人,字元舉,生卒年不詳,元至正八年左榜狀元,授翰林國史院修撰;

  3、黃觀:字瀾伯,又字尚賓,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人,明洪武二十三年,黃觀以貢生入太學,同年八月,在南京應鄉試,中解元,次年三月應會試,中會元;

  4、商輅:字弘載,號素庵,浙江淳安人,明朝名臣、內閣首輔,自幼天資聰慧,才思過人,宣德十年鄉試、正

殺青是古代工藝中的哪一道工序

  1、殺青最早是古代製作竹簡工藝中的一道工序。

  2、殺青一詞源於先秦時代。那時,書大都用竹簡、木簡(稱“牘”)製成。先在簡和牘上刻字,接著在它們一邊打孔,然後用絲繩或牛皮帶編聯起來,形成了形狀像“冊”字的書,又因為竹竿的表面有一層竹青,含有油水成分,不易刻字,而且竹容易被蟲蛀,所以古人就想出了火烤的辦法,把竹簡放到火上炙烤。經過火烤處理的竹簡刻字方便且防蟲蛀所以火烤是竹簡製作的重要工序。當時人們把這個工序叫做“殺青”,也叫“汗青”“汗簡”。“殺青”一詞就是這樣來的。 到了秦朝,有了筆,於是,簡牘上的字可以不用刀刻而用筆寫了。那時候,人們寫文章常常用毛筆把初稿寫在竹青上因為竹青光滑,要修改只須揩去就行了,初稿改定後,就削去竹青,把定稿寫在竹白上。這一道手續也叫“殺青”。

古代的連中[三元]是哪三元

  解元、會元、 狀元,合稱“ 三元”。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 會試、 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 狀元,合稱“ 三元”。既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連中三元”。

  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寥寥無幾。

  連中三元是中國傳統吉樣圖案。由荔枝、桂圓、核桃構圖。圖案中三種果實都是圓形,象徵“三元”,寓意考試成績優異,不斷進取,喜報頻傳。多見於剪紙、文具及裝飾圖案中。


三元三元

  連中三元中的三元指的是解元、會元、狀元。每三年一次的鄉試第一名即為“解元”,在禮部舉行的會試第一名即為“會元”,而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連中三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個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主要意思是一個人身兼解元、會元、狀元。具體是鄉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 ...

三元三元指的是17人

  連中三元三元指的是張又新、崔元翰、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若叟、馮京、孟宋獻、王宗哲、黃觀、商輅、錢檠、陳繼昌、戴衢亨、尹鳳十七人。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共有17人連中三元,也就是三元及第,他們分為是文科和武科兩個類別。此外,歷史上也出過3位“武三元”。第一位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尹鳳,連中武科三元,官拜參 ...

什麼叫三元有誰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連中三元"。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八:"論他的志氣,便象馮京商輅連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裡東西,真個是足躡風雲,氣衝斗牛。"   連中 ...

歷史上有那些人三元

  宋代的“三元”,指科舉考試中地方解試、中央禮部試和殿試中的三個第一名,即:解元、省元(禮部是尚書省所屬的一個部,禮部試又稱“省試”)和殿元。一個考生只有在這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三頂桂冠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稱之為“連中三元”。儘管非常之難,歷史上仍有17名學子過關斬將而“連中 ...

科舉時代三元是什麼意思

  科舉時代連中三元指的是: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獲得第一名的意思。   據統計,在我國古代科舉制度實行的1300年中,連中三元的只有17人。清代長洲人錢柴,在乾隆年間連獲鄉、會、殿試第一名,乾隆愛才,親賦“三元詩”紀瑞致賀。 ...

三元是什麼意思

  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三元是指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八:“論他的志氣,便象馮京商輅連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裡東西,真個是足躡風雲,氣衝斗牛。”   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 ...

三元有幾個人

  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有共有18人,他們是文狀元15位: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黃觀、商輅;清朝的錢檠、陳繼昌和戴衢亨。此外,歷史上也出過三位“武三元”。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尹鳳,連中武科三元,官拜參將,輔於大逑在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