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科舉考試考什麼

古代科舉考試考什麼

  1、法令、算術、書法、文才、政論,這些都曾是科舉考試的題目,到了後來的明清時期則考八股文。

  2、在我國唐朝時期,科舉制度相對完善,當時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 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考時務策與經義。

  3、所謂的明經,考的就是背書。開啟四書五經任意一本,任意翻開一頁,蓋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然後讓補全這一行後邊的幾個字。然後隨意挑一句話,讓考生解釋其中的意思。想考過這一科,基本上得把所以課本都全文背下,想靠運氣過關是很難的。

  4、而進士是最重要的一科,這一科考的是寫詩做文章,還有對時政的點評。這一科也是最難得的,最能考察出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到底如何。想過這一關,光靠死讀書死背書是不行的。

  5、到了宋朝科舉進行了改革,把背書和作詩給取消了。只考時政問答,提出對時政的想法然後給出解決辦法,最後再從四書五經中挑一句話讓考試寫一篇作文。

  6、到了明朝,是科舉制度最鼎盛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科舉是最嚴密,難度最高的。這個時候八股文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成了最重要的考試手段。

  7、所謂八股文,就是要求考生寫文章的時候嚴格按照要求來。對文章的字數、句子長短,每一句的聲調等等都有嚴格要求,這種情況下寫文章就沒那麼簡單的。

為什麼古代科舉考試要考四書五經

  科舉考四書五經主要是在明清時期,那時候科舉考的是”八股文“,內容只能在四書五經裡面出。其目的是為了限制讀書人的言論和思維,以達到思想專制。八股文題目,內容,格式都限制太嚴。考生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因此扼殺了作者的創意。結果造成八股文內容空洞,專講形式,成了文字遊戲。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專研析八股文,但八股文的限制太嚴,而且題目限於經書,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程朱義理之學在科舉制度的引導下逐漸僵化。顧炎武言:“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餘人也。”讀書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竭盡一生精力鑽研八股文的寫法,對政治,社會實際情況缺乏瞭解。而有些讀書人亦對人情世事缺乏瞭解,一旦為官,缺乏足夠的知識來應付民間大小事情,只好委任幕僚師爺及下級官吏決策事宜,使得吏治日漸敗壞,政治難上軌道。

古代科舉考試都考些什麼

  隋文帝僅有策問,隋煬帝開考十科。唐朝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到明朝只設進士一科。清襲明制,但也開過特製,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經濟科等。

  科舉除了特製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形式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只有經義一門了。

  考生學的主要是儒家經典,但也不完全是背書。有的科目考填空默寫,有的科目需要真才實學寫詩作賦,還有的就需要對時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之道了,考的是靈活運用。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麼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科舉制度是古代中國及受中國影響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鄉試第一名為“解元”,中央省試為“省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唐朝科舉考試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數學)等多種科目,考試內容有時務策、帖 ...

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的第三名叫什麼

  1、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的第三名叫做“探花”。   2、“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舉子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而後在北宋開寶六年,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試製度,即於禮部試之後,皇帝再次親試 ...

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是在什麼時候

  不同朝代時間不一樣。   1、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一、二年不定。實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2、明、清兩朝,鄉試時間在陰曆八月份,會試在陰曆二月份,殿試在三月份。鄉、會兩試的時間定在當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

古代科舉考試分幾個等級

  科舉是我國古代首創的朝廷選拔人才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那古代科舉考試分幾個等級呢?   童生,第一級縣試,是剛開始學習的小孩。   秀才,第二級府試,最低階的考試合格者稱為生員,也叫秀才。   舉人,第三級院試,秀才應三年一度的鄉武,合格者稱為舉人。   貢士,第四級鄉試,參加全國 ...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

  1、縣州級考試,這級考試叫"童試",中者稱為秀才;   2、省級考試,這級考試也叫"鄉試",中者稱舉人;   3、國家級考試,這級考試叫"會試",中者稱貢士;   4、經皇上親監考,這級考試叫"殿試",中者為進士,前三名為鼎賈三元,考中第一名 ...

古代科舉考試前三名叫什麼

  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1、狀元也稱鼎元,殿元,是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類似今天高考的榜首。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舉中的第一名,稱為武狀元。   2、榜眼是科舉時代對殿試第二名的美稱。   3、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舉子的稱謂。 ...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程式

  1、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2、鄉試。鄉試,唐宋時稱“鄉貢”、“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金代以縣試為鄉試,由縣令為試官,取中者方能應府試。元代在行省舉行,但腹裡則分別在河東、山東二宣慰司和真定、東平、大都、上都四路舉行,共17處。考試分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