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能言善辯的人物有那些

古代能言善辯的人物有那些

  1,燭之武,春秋時期鄭國人。公元前630年,秦、晉合兵圍鄭,燭之武前往秦營之中,向秦穆公陳說利害,終於使得秦穆公放棄了攻打鄭國的打算,拯救鄭國於危難之中。

  2、晏嬰,字仲,諡平,又稱晏子,能言善辯,善於辭令,使楚時曾舌戰楚王,維護國家尊嚴。內輔國政,屢諫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3、墨子,名翟,墨子出使楚國,用自己的智慧說服楚國工匠公輸盤和楚國國王放棄意欲侵略宋國的企圖,其語言水平和用心精巧為世人所共慕。

中國古代宋姓的著名人物有那些

  中國古代宋姓的著名人物有:

  宋牼:戰國時期宋國人,是道家“宋尹學派”的代表人物。宋弘:京兆長安人,是西漢少府宋尚之子、東漢初年大臣。宋璟:邢州南和人,是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宋慈: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鑑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應星:江西奉新人,是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學家,最傑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宋琬:山東萊陽人,是清初著名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

古代香草都有那些

  公元前104年的《神農本草經》,載入的藥物有365種,其中252種是香料植物或與香料有關,1997年收入國家藥典的就有158種。到了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已有專輯《芳香篇》,系統地敘述各種香料的來源、加工和應用情況。自此很長一段時期中國香料的發展越來越集中於具有食物配料性質的品種上,“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植物香料加上廚師的手藝,產生出豐富多彩的香、滋、味俱佳的食品,於是就有了美食之說。

  我國古代士大夫有佩戴香草的習俗,歷史悠久,具有獨特的象徵意味。

  屈原就曾用香草美人來進行比喻,這兩者是離騷最有名的比喻。《離騷》:“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句子中的“蘭”、“蕙”,與今之蘭蕙不同,據後人考證很可能是菊科植物佩蘭、澤蘭一類的香草。在這裡香草就是一種比喻,代表忠臣。


四川歷史上有名人物那些

  1、李冰,號稱陸海,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他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共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   2、文君,原名文後,今四川邛崍人,原籍邯鄲冶鐵家卓氏,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為四川臨卭鉅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   3、陳壽,字 ...

古代女性人物哪些

  古代女性人物有:   娥皇、女英、褒姒、妲己、西施、昭君、貂蟬、趙姬、楊玉環、虞姬、呂雉、戚夫人、卓文君。   陳皇后、陳阿嬌、衛子夫、勾弋夫人、平陽公主、許平君、霍成君、趙飛燕、趙合德、 甄宓。   大小喬、蔡文姬、長孫皇后、文成公主、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韋后、花蕊夫人、謝道清。   馬皇后、李 ...

古代英雄人物哪些

  古代英雄人物列舉如下:   1、孫武,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2、白起,善於用兵,與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平之戰重創趙國 ...

清朝歷史人物那些

  林則徐,清末傑出的政治家、堅決抵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生平喜好詩詞、書法,著有《雲左山房文鈔》、《雲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等。所遺奏稿、日記、公牘、書札、詩文等,已輯為《林則徐集》。柳如是,明末清初名伎,生於1618年,本名楊愛,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於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 ...

王氏家族當中最優秀的人物那些

  主要有以下幾位:   鬼谷子王栩著名思想家、縱橫家之鼻祖,著有《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弟子中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等;王充,東漢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著有《論衡》;王羲之,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書法家,書聖,代表作品《蘭亭序》;王猛,東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古代歷史上的一 ...

古代禮貌用語那些

  1、中途先走說失陪;   2、請人勿送說留步;   3、送人遠行說平安;   4、賓客來到說光臨;   5、等候別人說恭候;   6、沒能迎接說失迎;   7、需要考慮說斟酌;   8、無法滿足說抱歉;   9、請人諒解說包涵;   10、希望照顧說關照;   11、請人赴約說賞光;   12、對方來信說 ...

古代的燈那些名稱

  1、燭。燭臺。   2、鐙,《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 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雲,禮器也。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   3、豆。古籍中有記載,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