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導致對木材的需求增大,開荒伐林導致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導致農田不足、糧食缺乏;
3、糧食缺乏導致國家內亂,給周邊蠻族提供了可乘之機;
4、依靠漢莫拉比的強權,內部根基不穩固;
5、赫梯人的入侵。
1、古巴比倫由於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導致對耕地和木材的需求增大,於是開荒伐林,改森林為農田。
2、沒有森林作固定水土作用,故以開始出現沙化、水土流失等,而農田也逐漸變為沙漠。
3、農田不足自然造成糧食不足,糧食不足便又造成了國家的內亂,國家內亂自然使國力衰退,予周邊蠻族以可乘之機。
1、當地環境惡劣,自然條件比較差,在兩河尚算正常的時候可以維持生態系統,但是在統治後期,土壤沙漠化嚴重,水土大量流失,耕地急劇下降,這在農耕社會是致命性的打擊,也是根本原因;
2、巴比倫所處的小亞細亞以戈壁沙漠為主,在外來軍事打擊下,難以防禦,這是直接原因;
3、三大州交界處,多次崛起地區性超級大國,比如:亞述、馬其頓、拜占庭(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來,這是一個四戰之地,文明比較易被打斷;
4、文化包容性不強,雖然蘇美爾人有高度發達的文化,但是文化的包容性並不強,受到外族入侵即是滅頂之災。
古巴比倫的覆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古巴比倫由於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導致對耕地和木材的需求增大。於是開荒伐林,改森林為農田;沒有森林作固定水土作用,土地開始出現沙化、水土流失等,而農田也逐漸變為沙漠;農田不足自然造成糧食不足,糧食不足又造成了國家的內亂,國家內亂自然使國力衰退,予周邊蠻族以可乘之機。
古巴 ...
公元前19世紀初,阿摩利人首領蘇木阿布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到了第六王漢謨拉比統治時期,國力強盛,逐漸統一了兩河流域。公元前13世紀末,加喜特王朝滅亡以後,兩河流域便進入了亞述帝國稱霸的歷史時期早已經滅亡了,公元前689年,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公元前605年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 ...
1、古巴比倫是公元前19世紀建立的。
2、古巴比倫王國(約前18世紀-前15世紀)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大致位置在今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這裡的人們建立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並有先進的鑄造技術。約前18世紀,在這裡建立了王國。在這平原上發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曆書等 ...
古巴比倫在公元前539年消失,古巴比倫(AncientBabylon)文明位於今天的伊拉克一帶,古巴比倫與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一併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古巴比倫曾經是兩河流域的始祖,在創造了無數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曆書後統統變成一堆廢墟。 ...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羅馬帝國的正統。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許多蠻族王國侵入,在羅馬的版圖漸漸分裂成十個王國,分別是東哥特王國、法蘭克王國、勃艮第王國、西哥特王國、蘇維王國、汪達爾王國、倫巴地王國、盎格魯撒克森王國、黑如萊王國、阿勒曼尼王國。
西羅馬的滅亡標誌著奴隸制在 ...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人攻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拜占庭滅亡;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改元洪武,建立明朝,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
拜占庭: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君主專制國家,位於歐洲東部,領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
基本上已經完全破譯了楔形文字發音。從17世紀開始,探險家和考古學者就曾從兩河流域一帶破碎的陶器,以及石雕和泥版的殘片上發現了奇異的文字元號。當然,現在人們已得知這些被稱為“楔形文字”的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巴比倫文化的靈魂,因為其筆畫形似木楔子而得名。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對楔形文字破譯的重大突破緣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