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送達。《柳敬亭傳》:“皖帥欲結歡於寧南,致敬亭於幕府。”
2、表達;表示。《屈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3、說;回答。《石壕吏》:“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4、達到。《勸學》:“假輿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獲得;得到。《送東陽馬生序》:“家貧,無以致書以觀。”
6、招致;引來。《信陵君竊符救趙》:“致食客三千人。”
7、招請;招集。《過秦論》:“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8、致使;使得。《孔雀東南飛》:“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9、送還;交還。《柳毅傳》:“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焉。”
10、用。《張衡傳》:“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
11.情致;情趣。《蘭亭集序》:“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12.細密;細緻。《漢書?辛延年傳》:“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13.通“至”,極。《與吳致書》:“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
1、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如: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後漢書》。乞骸骨: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回老家安度晚年。如: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後漢書·張衡傳》
2、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蓋指官員辭職歸家。源於周代,漢以後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官員以何官稱致仕,致仕後的俸祿數目及是否朝見等待遇,與其原官品、功績及皇帝的恩寵程度有關。也稱“休致”。《尚書大傳.略說》:“大夫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鄭玄注:“所謂裡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歸教於閭里。”《後漢書.鄭均傳》:“議郎鄭均,束脩安貧,恭儉節整,前在機密,以病致仕,守善貞固,黃髮不怠。”宋王禹偁《高閒》詩:“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龜休致未全遲。”《宋史.歐陽修傳》:“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天子猶念公(袁可立)海上勞,予加銜致仕去。”
1、山的東坡。
2、戰國、秦、漢時稱崤山或華山以東地區,又稱關東;亦指戰國時秦以外的六國。
3、稱太行山以東地區。
4、漢時稱古齊魯地區。
5、省名。因在太行山以東,故稱。唐屬河南河北道,宋屬京東路,金改京東路為山東路,明置山東布政使司,清至今相沿稱山東省。
在古文中有多個字能表示做完了某事:
終、竣、畢、休、罷、達、了、完結、收、竟、落場、落幕、云爾、收工、了結、告竣、結絕、收、了卻、收頓、達成、收撮、落局等字眼在特定的場合之中都可以表達完成、結束、做完了某件事情或某件事情已經結束的意思。 ...
1、課其事業;課試(試驗,考核);課績即考績。
2、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課家人負物百斤,環舍趨走。出自《後漢書》。
3、按規定的內容和分量講授或學習。
每晚同魯小姐課子到三更四鼓。出自《儒林外史》。
4、課子:教子讀書;課讀:按規定的內容和數量教授或學習。
5、徵收賦稅;差派勞役 ...
釋義:
1、持久。
2、經常的,普通的。
3、姓。
組詞:
1、無恆安息。
不要長期貪求安逸。
2、日升月恆。
恆: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陽剛剛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當興旺的時候。舊時常用作祝頌語。
3、酣歌恆舞。
形容縱情歌舞,耽於聲色。
4、恆河 ...
1、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如: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乞骸骨: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回老家安度晚年。如: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
2、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蓋指官員辭職歸家。源於周代,漢以後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官員以何官稱致 ...
古代文言文中通、曉和明的解釋是明白事理;
舉例:
《孔雀東南飛》中“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
《促織》中“展玩不可曉”;
《史記李斯列傳》“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答司馬諫議書》中“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
1、會意。字從力,從口,力指用力,口指喊聲,力與口聯合起來表示用吶喊聲助力。本義用吶喊聲助力。
2、又如加葉添枝、加油添醬。為了誇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述或轉述時,增添原來沒有的內容。加諸、誣謗、凌駕於;
3、增加;
4、又如加註解、加符號、加一錢、加二、加緒含容、迦納、加年、加兵;
5、放 ...
1、詳盡地敘述。書不能悉意——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2、詳盡的知道,瞭解。 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南朝梁· 蕭統《文選》
3、盡其所有。以公之與民已悉矣——《穀梁傳·宣公十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