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菜,即荼:苦菜生山田及澤中,得霜恬脆而美,所謂堇荼如飴;
2、五味之一,與甜相對: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
3、痛苦,困苦: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4、憂傷,愁苦: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
5、厭惡: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
6、恨,怨:清淚斑斑知有恨,恨春相逢苦不早;
7、辛勤,刻苦: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8、病痛:雖有微苦,宜力疾朝侍。
1、苦菜,即荼:苦菜生山田及澤中,得霜恬脆而美,所謂堇荼如飴;
2、五味之一,與甜相對: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
3、痛苦,困苦: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4、憂傷,愁苦: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
5、厭惡: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
6、恨,怨:清淚斑斑知有恨,恨春相逢苦不早;
7、辛勤,刻苦: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8、病痛:雖有微苦,宜力疾朝侍。
先秦時期的第一人稱代詞有“我”“吾”“餘”“予”“朕”“臺”“昂”。“我”“餘”“朕”三個是殷商時期就有的,“吾”“予”“臺”“昂”是西 周以後才出現的。其中“予”只是“餘”的不同寫法,《尚書》《詩經》《論語》《孟子》等文獻用“予”,西周金文、戰國時期的多數文獻如《左傳》《國語》 《莊子》《荀子》《韓非子》等一般都用“餘”,漢代以後“予”字基本上就不用了。“臺”可能是“餘”的變體,只見於《尚書》,“吾”和“昂”都是來自周人 的母語,“吾”在春秋時期進入了當時的漢民族共同語——雅言,而“昂”只見於《尚書》和《詩經》,而且用例很少,沒有真正進入雅言。“我”“餘(予)”“ 朕”“吾”這幾個代詞之間有表義上的差異。“餘(予)”是謙卑的說法,漢武帝時犍為文學(姓名不詳)注《爾雅》曰:“餘,謙卑之身也。”所以《尚書》中有 “予小子”“予衝子”的說法,沒有“我小子”“朕小子”的說法。
名詞解釋為:
1、魅力, 吸引力;
2、魔力, 魔法, 咒語;
3、迷人的特徵,吸引人的特性,嫵媚;
4、鏈或手鐲上的吉祥小飾物。
動詞的解釋為:
1、使高興,使著迷,吸引;
2、使用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