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天頭地腳設定比例為1:10,第一行文字以上的空白叫天,最末一行文字以下的空白叫地。古籍,是指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隨著時間的進展,將記事類檔案加以編排,供人閱讀,並達到傳播知識經驗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圖書,圖書的內容日益增多,載體趨向多元,製作技術不斷改進,為了方便閱讀,產生了“簡冊”、“卷軸”、“冊頁”、“線裝書”等不同的裝幀樣式。
古籍天頭地腳設定比例為1:10,第一行文字以上的空白叫天,最末一行文字以下的空白叫地。古籍,是指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隨著時間的進展,將記事類檔案加以編排,供人閱讀,並達到傳播知識經驗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圖書,圖書的內容日益增多,載體趨向多元,製作技術不斷改進,為了方便閱讀,產生了“簡冊”、“卷軸”、“冊頁”、“線裝書”等不同的裝幀樣式。
2020年頭伏是哪天
2020年頭伏是7月16日開始,2020頭伏時間段是: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頭伏怎麼算
每年入伏的時間百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度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回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答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頭伏都有哪些習俗
1、頭伏吃餃子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入伏這天吃餃子,是希望能平安度過夏季,祝願祈福之意。
2、頭伏蘿蔔二伏菜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種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
3、給牛改善飲食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4、貼三伏貼
頭伏第一天,市民排隊貼“伏貼”。三伏貼是民間的一種老習俗,據說,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利用這一時機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但並不是說“伏貼”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宜貼“伏貼”,陰虛火旺、皮膚病、惡性腫瘤、急性咽喉炎、強過敏體質等患者就不宜採用中藥貼敷療法進行治療。
5、六月六曬伏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6、入伏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
7、伏日吃麵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8、伏天吃雞
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這就是初伏吃雞的科學道理。
9、頭伏吃餛飩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所以在毫無胃口的燥熱夏季,來一碗加花生醬、少許醬油和醋調味的冷餛飩來拌食,冰涼愜意的同時也令人食慾大增。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混沌”諧音。盤古開天,混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
頭伏是哪天 頭伏是怎麼計算的
頭伏是哪天
頭伏一般稱為初伏,初伏是關於日曆法的一種說法,指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至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頭伏是怎麼計算的
三伏天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而言之,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日後數到第3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
(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伏天到來怎麼吃
中醫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尤其是三伏天期間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暑溼症狀更是對脾非常不利。
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另外,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儘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最適合頭伏吃的食物
食用苦味食物:在炎熱的三伏天中,很多人都會出現上火的情況,食用苦味的食物可以幫助去除肝火,苦瓜就是很好的選擇,涼拌苦瓜、清炒苦瓜都可以幫助清除火氣。
多飲用綠豆湯:綠豆是三伏天中最有利於解暑的食物,在夏季飲用綠豆湯不僅可以幫助增加食慾,也是對於降火十分有利的食物。
多食用扁豆、薏仁:對於很多脾虛的人群來說,扁豆、薏仁具有健脾的作用,除此之外,扁豆、薏仁對於開胃、解暑降火也有很大的功效。
食用山藥、大棗、雞蛋等益氣養陰的食物:由於天氣的炎熱,很多人在三伏天會出現出汗過多的情況,很容易耗費陰氣,因此應當在三伏天中多食用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
食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在炎熱的三伏天中,很多人都認為應當食用清淡的食物,但是也應當為身體補充蛋白質,豆類食物、鴨肉、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能夠在三伏天中為身體補充營養,保持充沛精力。
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在三伏天裡補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每天飲用水之外,應當在果蔬中攝取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不僅可以幫助在三伏天中補充水分,對於增進食慾也有很好的效果。
吃薑補充陽氣:在三伏天炎熱的天氣中,人體出汗的情況也會變多,吃薑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寒氣,對於體質較差的人群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在北方的習俗中都有在頭伏吃餃子、二伏吃麵條、三伏吃烙餅攤雞蛋的說法,認為這些粗糧可以幫助在三伏天中出汗,幫助排出體內的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