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老的藝術氣息--北京皮影戲

古老的藝術氣息--北京皮影戲

  北京的皮影戲是咱們中國的一門非常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的百姓也把它們稱為“驢皮影”。這門藝術也伴隨了我們祖祖輩輩們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現如今也漸漸地稱為了一種公益片。那麼,大家對於北京皮影戲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北京皮影的歷史發展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到現在,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明代即有,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舉辦百戲大會,皮影戲參加了演出。自明中葉從蘭州和華亭先傳入河北涿州、後再傳到京西、北郊農村,然後入城並形成東、西城兩派。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農民、市民歡迎外,還進入到宮廷。康熙時,禮親王府設有八位食五品俸祿的官員專管影戲。嘉慶時,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還傳皮影班進宅表演。當時的北京影戲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則於堂會唱影戲,有不少京劇演員也參加影戲班演出。

  北京皮影的製作工藝與藝術特徵

  製作皮影人的民間傳統工藝方法,整個過程要經過制皮、描樣、雕鏤、著色、熨平、上油、訂綴等幾個細緻複雜的過程,其中雕鏤是最重要的過程。先刻頭帽後刻臉,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裝發須一身全,最後整裝把身安,刻成以後再上色,整個製作就算完。刻成以後,在皮影人的四肢關節等處用線訂綴起來,連上鐵桿,再用一皮條包圍在上身的脖領處作為安裝影人頭的插口,在脖領前訂上一根鐵絲作為支撐影人的主杆,在兩手端處用線各拴一根鐵絲為耍杆,插上影人頭後,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北京皮影以線刻見長,自清中葉後,在造型上借鑑京劇,出現了生、旦、淨、醜、末的臉譜。正是藝術家們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皮影藝術不斷的繁衍、發展。當皮影演員可不容易,除了唱、念,還得會操作影人,影人的動作、神態最能看出演員的功夫。這一招一式,看上去得像那麼回事。雖說皮影戲這功夫在手上,可心裡和眼裡的功夫可不是三兩天能夠練出來的。

  北京皮影聲腔吸收了崑曲、京劇、曲藝等北京地方劇、曲種的聲腔、曲調,一段唱段中巧妙地融進多種聲腔曲調,形成了北京皮影特有的聲腔藝術特點。過去,表演皮影由藝人在幕後一邊操縱皮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一個戲班六七個人和一箱皮影就能演三四十場戲,演出完畢,全部行頭裝箱就走,輾轉十分便捷。演皮影戲的裝置非常輕便,所以戲班流動演出的優勢很強。

  北京皮影藝術給北京文化與文藝舞臺增添了古色古香的品味,它深受北京人,特別是老人和小朋友的喜愛。北京皮影繼承了西派皮影藝術的特色,善演神話、武打和寓言劇,久演不衰的保留劇目有幾十出,都以唱腔委婉、表演細膩而著稱。事實上,北京皮影不僅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外國朋友也很著迷,甚至很多精美的皮影人被國外博物館收藏。多少年來,古老的皮影藝術都煥發著青春的活力,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把人們帶入一個完美的藝術世界中。

彝族古老的婚俗文化--搶婚

  彝族是我們中國一個歷史相對來說比較悠久的一個民族,同事也是我們中國的第六大少數民族。因此,彝族的民族文化是我們中國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彝族其實也流傳著一種非常古老的婚俗文化。

  那麼,大家對於搶婚是否瞭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彝族搶婚的傳說

  彝族搶婚是對新人的一種祝福,傳說很古老的時候,鶴慶蜜息山上住著一個青面獠牙的魔鬼。魔鬼十分厲害,左手一指,天就會颳風;右手一指,天就會下雨;大嘴張開吐口氣,天地間立刻黑霧滾滾,飛沙走石,雷電冰雹跟著來……最可惡的是,魔鬼把所有白彝女子,全部搶進它住的魔洞裡去做它的媳婦。白彝部落的人們,千方百計同魔鬼鬥。可是,魔鬼的魔力太大,總是鬥不過。

  後來,被魔鬼搶進魔洞的白彝女子們想出了除魔的法子。這些女子,被魔鬼搶進魔洞後,手腳讓魔鬼用大鐵鏈子鎖住,不能自由行動。魔鬼整天吃飽喝夠了,睡夠了,就無休止的折磨這些善良的女子們。把他們折磨夠了,又強迫她們為它唱歌取樂。女子們唱起歌來,魔鬼邊迷迷糊糊的睡過去。

  這些女子們決心要逃離魔洞,與親人團聚。她們請蜜蜂把魔鬼喜歡在歌聲中睡覺的事轉告給洞外的親人,讓他們尋找機會殺進洞裡來滅除魔鬼。

  洞外的白彝人從蜜蜂捎來的口信中知道了魔鬼洞中的情況後,又請蜜蜂傳信給洞中的女子們,要她們聽到洞外二胡拉奏的調子後,就在唱歌催魔鬼入睡,並做好準備除掉魔鬼。

  到了冬至節那天,人們按照商量好的辦法選了一些年輕的小夥子開始營救行動。當洞外小夥子的二胡聲響過三遍後,洞內的女子們也唱起了魔鬼喜歡的山歌。等魔鬼入睡後,洞外的小夥子們舉著火把,拿著長矛,揮舞著砍刀,一起衝進魔洞,魔鬼還未從睡夢中驚醒就被砍成肉泥了。 他們用砍刀砍斷了鎖住女子的鐵鏈,這些女子由於長期被鎖在魔洞裡,走不動路,就他們的小夥子們就揹著他們出魔洞。一人背一個女子,這些女子就和這些揹她們的小夥子分別選擇一個地方住下來,結成夫妻。

  自此,白彝人搶婚的習俗興起來了。

  彝族搶婚的內容

  彝族支系較多,有撒尼、撒梅、阿細、白彝等,過去白彝有搶婚的習俗。對於男女雙方婚前已訂婚。搶婚前,男方約一些自己的夥伴,在女方家屋前屋後整夜整夜地拉二胡。這時女方父母對自己女兒防範很緊,女子也不敢對外面拉二胡的人有所表示。直到女方父母被男子們長時間的二胡聲弄得漸漸失去戒備,對女兒的管束也漸漸放鬆了。這時女兒趁父母不注意,向屋外準備搶婚的小夥子們發出訊號,小夥子們便一鬨而入,把新娘搶走,由新郎把新娘揹著,其餘人則阻止新娘的父母和親屬。一旦男方把新娘搶到家裡就算成親了。其實,這種“搶”只是一種形式,一般都是有意搶,而防著無心防。

  搶婚作為一種古老的婚姻形式,最早帶有強制性,到了後世才成為象徵性的表演。另外,槍婚作為一種婚姻儀式,比較簡單,所需要的彩禮也很少。所以多為家景貧寒者所採用。現代社會中自由婚姻增多,因此搶婚實際上已失去它原來的意義。

  彝族搶婚這種歷史悠久的祝福形式現在已經沒有最初的那種意義了,現在只是一種對新人的祝福,在婚禮當天彝族人都熱熱鬧鬧的進行這些婚禮習俗,大家全身心的放鬆,來表達自己對新人的祝福,是彝族文化的傳統習俗部分,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多彩多姿的主要表現形式。

天津藝術“奇葩”--漢沽飛鑔

  天津文化歷史悠久,天津地處我國渤海灣,它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天津文化雖然融入了很多西方文化要素,但它依然傳承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接下來就由小編我為大家解析一下天津藝術奇葩漢沽飛鑔。

  漢沽飛鑔是沿海漁村集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武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漢族傳統民俗藝術。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寄託著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在釋出的《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充套件專案名錄的通知》中,“漢沽飛鑔”列傳統民間音樂項——鑼鼓藝術類首位。

  漢沽飛鑔大約產生於清朝光緒初年,解放前養船人家都有“飛鑔”的道具。用於出海作業,漁業豐收、捕撈歸來等喜慶活動及酬神。

  漢沽飛鑔

  作為一種漢族民俗文化,漢沽飛鑔一百多年的發展演變遍及全區各街、鎮,已超出沿海漁村的範圍,但還保留著沿海漁村的風采,特別是長蘆鹽場、楊家泊鎮、河西街等群眾自發的飛鑔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賦予新的時代色彩。漢沽“飛鑔”原始用四對鑔,功能是樂器,又是道具,一面大鼓,兩面大鐃為演奏樂器,四名耍鑔人的耍鑔技法有:“淴鑔”、“鑔縷”、“掏鑔”、“懷鑔”、“分鑔”等等。與大鼓、大鐃有機結合,邊演奏邊耍鑔,做出各種動作,如:老樹盤根、插花蓋頂、亮翅等等,正是鑼鼓喧天、龍騰虎躍、海鷗翱翔,以慶漁業豐收,歡送家人出海作業,表現了漁民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勇敢無畏的氣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大海的深情。

  你可能也會喜歡:

  臺灣本土的漢族傳統戲曲之一:歌仔戲

  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精華的臺灣民歌

  臺灣文化發展的四大特點

  濃墨重彩的福建特色文化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三 送灶上天

     臘月二十三,俗稱 小年 ,傳說這日是 灶王爺上天 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過後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   我國的春節一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開序幕的,有所謂 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 ...

愛爾蘭習俗與禁忌

  習俗與禁忌   1.拜訪愛爾蘭公私機構,須要事先約好,不要冒然前往。   2.愛爾蘭的商業禮儀與英國較為相似,他們重守時,重禮貌,稱呼時喜歡加頭銜。如他們常常用“先生”、“夫人”、“小姐” “博士”、“教授”等稱呼對方。 3. 在與愛爾蘭商人交往時,衣著不要時髦,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出席商務會議時,男士 ...

世界上最小的古佛寺託普魯克墩小佛寺

     這個僅有4平方米的“袖珍佛寺”堪稱舉世罕見,不僅小得出奇,其儲存之完整、壁畫之優美、雕塑之精湛、佛堂之典雅,亦達到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境界,被國家文物局列為2002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之一。   胡楊樹“護佑”了託普魯克墩小佛寺   初見小佛寺的真容時,很難把它與傳統“寺廟”聯絡起來:小佛寺面積僅4平方米 ...

非遺民俗祭敖包

  敖包作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在媒體的傳播下已達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一首《敖包相會》的蒙古民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達到登峰造極的宣傳熱度,紅透大江南北。   在無際的草原上,時時會看到用大小石塊累積起來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謂神樹,神樹上插有五顏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鮮豔的 ...

中國傳統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

中國傳統文--老北京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千百年來,這門古老的藝術,伴隨著祖祖輩輩的先人們,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皮影不僅屬於傀儡藝術,還是一種地道的工藝品。它是用驢、馬、騾皮,經過選料、雕刻、上色、縫綴、塗漆等幾道工序做成的。皮影製作考究,工藝精湛,表演起來生趣盎然,活靈活現。皮影戲從有 ...

“東方明珠”上海

  上海簡稱滬,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長江三角洲前沿,倚東海之濱,向東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與美國的西海岸隔海相望,南臨杭州灣,西與富庶的江蘇、浙江兩省毗鄰,北界黃金水道長江入海口,正當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裹,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世界第三大港和中國最大的港口。上海面積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