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史記》中部分成語:
1、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
2、搏牛之虻:原意是應該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一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蝨那樣去與別人打仗,後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3、不勝杯杓:指酒量有限,不能再飲。
4、才氣過人:才能與氣魄超過一般人。
5、衝冠眥裂:形容憤怒到極點。
6、棄書捐劍: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細事。
7、取而代之:排除別人或別的事物而佔有其位置。
8、四面楚歌:比喻處於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境。
9、亡秦三戶: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之事。
10、政由己出:指把持大權,獨斷專行。
《史記》中的成語有:
1、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下決心幹到底。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2、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3、拔山扛鼎,形容力大無比。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4、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5、臥薪嚐膽,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終能夠苦盡甘來。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史記》中的名句有:
1、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2、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3、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出自《史記·魏世家》。
4、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
網開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出自《史記·殷本紀》;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養虎為患: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後患,自己反受其害。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取而代之: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決一雌雄:比喻高低、勝負,指較量一下勝敗高低。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1、負荊請罪:
戰國時,廉頗和藺相如同在趙國做官。藺相如因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想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處處退讓。後來廉頗知道了,感到很慚愧,就脫了上衣,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請他責罰。後來用“負荊請罪”表示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
2、鴻鵠之志:
陳涉嘆 ...
1、書缺有間 : 泛指古書殘缺已有多年。
2、禽困覆車:指禽獸被圍捕急了,會把人的車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無路時就會冒險。
3、櫟陽雨金 :比喻意外的恩賜。櫟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4、藏弓烹狗; 飛鳥射盡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獵狗煮了吃肉。舊時比喻統治者得勢後,廢棄、殺害有功之臣。 ...
《史記》中的成語故事有很多,例如:
1、 網開一面,出自《史記·殷本紀》;
2、 囊血射天,出自《史記·殷本紀》;
3、 酒池肉林,出自《史記·殷本紀》;
4、 左支右絀,出自《史記·周本紀》;
5、 焚書坑儒,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6、 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
在《遊褒禪山記》一文中,“其”字出現了20多次,較全面地體現了虛詞“其”的用法:
1、“其”作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他,他們”“它,它們”。
2、“其”活用作第一人稱代詞,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相當於“我,自己”“我們”或“我的,我們的”。
3、“其”作指示代詞,可以指代個別的人或事 ...
1、落英繽紛:落花繁多的樣子;
2、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同;
3、怡然自樂: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4、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
5、豁然開朗:眼前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
6、黃髮垂髫:老人和小孩;
7、無人問津: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無人過問;
8、雞犬相聞 ...
1、釋義豁然:形容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2、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形容毫無生氣;3、世外桃源: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採藥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