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係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合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1、《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2、它不同於前代史書所採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內容的一種體例。
3、《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4、《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字數:526500餘字。《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史記中寫韓信將軍生平的是《淮陰侯列傳》,出自《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作者司馬遷。本傳記載了西漢開國功臣韓信一生的事蹟,透過三次戰爭樹立出韓信“戰必勝、攻必克”的足智多謀的戰略家形象。記敘韓信將軍功高於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傳記中注入了作者無限的同情和感慨。 ...
《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它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不僅一部《史記》總括於此,而且司馬遷一生本末也備見於此。
《太史公自序》內容概述:
歷述了太史公世譜家學之本末。從重黎氏到司馬氏的千餘年家世,其父司馬談重老莊之學術思想,司馬遷本人成長經歷,繼父志 ...
史記一共130篇,《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韓城南,另 ...
史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共一百三十篇。具體如下:
1、《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敘述了中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全書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紀和列傳為主體;
2、“本紀”是全書的總綱,用編年體的方法記事。“本紀”實際上就是帝王的傳 ...
史記有130篇。《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 ...
司馬遷《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 ...
《史記》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