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樹》是史鐵生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憶母愛之曲。
曲中音符如行雲流水般演繹著,敲擊著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著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跳動著對母親的真切懷念之心。
乍一看去,覺得文章應是狀物類散文,因為題為《合歡樹》;然而,初讀文章,有心生奇異:怎麼是寫人敘事文章?通讀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構思巧妙。
文章以第六段“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作為過渡段,乘轉結合,非常自然。前部分是追憶母親,後部分是思索合歡樹。對母親的回憶為合歡樹的意義作好了鋪墊,打下了感情基調。兩部分銜接流暢,渾然一體。 作者在前部分沿著回憶的路徑重現定格了母親身影的兩個鏡頭,以時間為序,信筆而書,筆觸所至。無不滲透深情,行文如水流成溪,質樸中顯風采,平淡中藏深味。
1、《合歡樹》史鐵生表現手法:文中採用了託物言情的表現手法。
2、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敘事寫人,著力表現母親。文章前一半,作者成功地描寫出了年輕和中年兩個階段的母親。在母親的前後變化中,兩個階段的母親形成鮮明對照,這樣就寫活了母親,豐富了母親。
《合歡樹》是史鐵生懷念母愛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語調,按時間順序分別敘述了作者十歲那年由自己作文獲獎引發的一件事情、二十歲母親為他治病和鼓勵他寫小說的事情以及三十歲以後對母親的那種壓抑在心裡、讓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這篇文章被選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系列《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中。
1、史鐵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遠見長,《合歡樹》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全文思緒飛濺,筆致靈動,以“合歡樹”為中心意象卻並不拘泥,以“母親”為用力點卻又時時盪漾開去,構思平樸自然又不落俗套,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全文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段落:母親生前與母親逝世之後。在抒寫母親生前場景的時候, ...
史鐵生寫母親的文章有:《我與地壇》、《務虛筆記》、《老屋小記》、《來到人間》、《合歡樹》、《病隙碎筆》、《毒藥》、《命若琴絃》、《原罪·宿命》、《鐘聲》等。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市。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 ...
1、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侷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侷限、從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毫不特殊。 ——史鐵生 《病隙碎筆》
2、我永遠留住了一個偏見:女人是最適合當大夫的,白大褂是她們最優雅的服裝。 ——史鐵生 《我與地壇》
3 ...
1、難以捉摸、微妙難測和不肯定性,這便是黑夜。
2、人有三種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來只能註定是自己,人生來註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並且是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第二,人生來就有慾望,人實現慾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慾望的能力,這是一個永恆的距離。第三,人生來不想死,可是人生來就是在走向死,這就意味 ...
1、史鐵生的代表作品有:《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 2018年1月《史鐵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全集共350萬字,按體裁分為各類小說、散文隨筆、劇本詩歌、書信、訪談等12卷。10月18日根據史鐵生小說《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改編的話劇《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該劇由波蘭戲劇導演克里斯蒂安 ...
1、主要作品《務虛筆記》《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被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2、代表作品《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我的丁一之旅》《秋天的懷念》《合歡樹》《文革記愧》《放下與執著》《山頂上的傳說》《死國幻記》《插隊的故事》《禮拜日》《奶奶的星星》《來到人間》《老人》《小說三篇》等。
...
1、選擇正確的修剪時機。冬夏季節,李子樹會進入休眠期,此時修剪最為適宜,所以修建時間要選在夏季或者冬季。
2、把樹上的主枝修剪成螺旋形向上升的形狀。選擇樹四周分佈均勻的四根枝條,讓它們呈螺旋形排列上升的形狀。
3、不斷地修剪主幹。每年要把主幹的頂端剪掉30-60釐米,這樣可以把控樹的高,並促使樹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