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2、釋文: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飢渴,冷熱,一心都撲到了書裡.有一天,一群兒童在庭院裡捉迷藏,一兒小孩失足跌進了院子裡那隻裝水的大缸裡,別人的小孩都嚇得跑掉了,司馬光應聲而出,手執石塊將缸擊破,於是缸裡的水流出來了,那個小孩也得救了。
1、司馬光砸缸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應該沉著冷靜,鎮定自若,同時我們也應學習司馬光那種沉著冷靜,勇於救人的精神。
2、故事:有一天,年幼的司馬光和朋友們在花園裡玩,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爬到了假山上,突然,一不小心掉進了假山旁邊的大水缸裡。水缸裡滿滿的都是水,小男孩被嚇到了,在水裡掙扎著大聲喊救命,這時小朋友們才發現,有人掉缸裡了。
3、大家驚慌失措,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膽小的孩子甚至嚇得哭了起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個窟窿,水流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司馬光砸缸的成語是急中生智。
司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在其他人不知所措的時候司馬光冷靜思考找出解決辦法,其行為果斷、勇敢、有主見,這個典故得出的成語是急中生智。
司馬光砸缸是真的,歷史上確有其事,發生在宋朝河南光山,出自於《宋史》。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指司馬光小時候跟小夥伴在後院裡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失足掉到缸裡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都很慌張,不知所措。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後小孩也得救了。河南省光山縣教育局從 ...
1、有一天,年幼的司馬光和朋友們在花園裡玩,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爬到了假山上,突然,一不小心掉進了假山旁邊的大水缸裡。
2、水缸裡滿滿的都是水,小男孩被嚇到了,在水裡掙扎著大聲喊救命,這時小朋友們才發現,有人掉缸裡了。
3、大家驚慌失措,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膽小的孩子甚至嚇得哭了起來。司馬光卻急中生 ...
司馬光砸缸救人表現了他機智勇敢,智勇雙全,樂於助人,冷靜沉著,聰明的品質。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體現了司馬光聰明機智的同時,又表現了司馬光遇事處變不驚沉著冷靜,能夠迅速的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體現了司馬光具有果斷性的意志品質。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1、有一天,年幼的司馬光和朋友們在花園裡玩,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爬到了假山上,突然,一不小心掉進了假山旁邊的大水缸裡。水缸裡滿滿的都是水,小男孩被嚇到了,在水裡掙扎著大聲喊救命,這時小朋友們才發現,有人掉缸裡了。大家驚慌失措,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膽小的孩子甚至嚇得哭了起來。司馬光卻急 ...
司馬光砸缸表現了司馬光沉著冷靜、果斷、勇敢的品格,這個故事說明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應該沉著冷靜,鎮定自若,應學習司馬光那種沉著冷靜、勇於救人的精神。
司馬光砸缸是著名歷史故事,發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講述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裡同伴的故事,出自於《宋史》。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成年一樣,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瞭解其大意後回來講給家人聽。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飢渴和冷熱。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
司馬光砸缸給人的哲學啟示是:告誡人們要敢於打破常規,用石頭砸缸救人,說明了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發揮了創造性思維。還要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他敢於砸缸就是讓人們意識物質反作用的結果。還有讓人們充分認識了規律並利用了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