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司馬遷寫史記的初衷是什麼

司馬遷寫史記的初衷是什麼

  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1、為了歌頌漢王朝。司馬談在臨死時曾對司馬遷說作為一名史官別忘了著書歌頌西漢的明主賢君和忠臣死義之士。司馬遷自己也認為對漢武帝的盛德和王侯將相大臣的功績作為史官如果不能記載、宣揚是罪莫大焉。

  2、為了宣揚儒家思想。《史記》全書130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達漢武帝之時,前後約三千年,共52萬多字。司馬遷於公前104年開始寫《史記》花了十多年時間才完成,司馬遷說他之所以要寫三千年的通史主要是為了探討歷代統治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藝是指儒

司馬遷寫史記用了多少年

  司馬遷寫《史記》用了13年,理論依據是,司馬遷所撰《自序》中的於是論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這句話的意思是李陵之禍發生在漢武帝天漢三年,即公元前98年,上推七年,便是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可知,《史記》費時13年。

  另外,據史學家考證,《史記》脫稿應在漢武帝徵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史記》包括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合起來恰好是130篇,由此可見,此時全書已經脫稿,從太初元年到徵和二年,正好是13年,在《辭海》有關史記的詞條也說,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約於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徵和二年間撰成,此外,《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都採用此說。

  當然,認為是18年、16年完成此書也是對的,是把司馬遷受命之後,醞釀構思、蒐集資料乃至參閱皇家檔案的準備過程也計算在內。

司馬遷寫史記是用竹簡麼

  竹簡是先秦到西漢,西漢時期,用的比較普遍的,好一點的材料叫帛,但是長篇鉅作用竹簡更為實惠。紙那時還沒有普及,蔡倫那時候才開始發展造紙術,但那是東漢年間。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詡夏陽人,是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正是漢朝國勢強大,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的時候。


的艱辛過程小作急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官員,他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的歷史。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充實自己的歷史知識。四處遊歷,廣交朋友,積累大量的歷史資料。 司馬談臨終之時將未完之作交由司馬遷。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託,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 ...

的意義

  1、建立傑出的通史體裁。《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了榜樣,於是仿效這種體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2、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中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範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 ...

花了多少年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公元前 ...

經歷的磨難

  為了寫作,司馬遷耗盡了畢生精力。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迴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 ...

的時代條件是什麼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願,後來,司馬遷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十多年後,終於完成。   司馬遷早在20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蹟,瞭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軼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   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 ...

忍辱負重為《的故事

  據歷史故事的記載,司馬遷在公元時期撰寫史記的時候,遇到了李陵事件,從而影響了司馬遷當時的寫作,當時司馬遷忍辱負重,忍受著酷刑,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故事經過。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 ...

古代名人故事之的故事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忠於寫史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由於他的決心和毅力,才使我們明瞭歷史的真相。下面,一起來看看本期的古代名人故事,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