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不僅一部《史記》總括於此,而且司馬遷一生本末也備見於此。文章氣勢浩瀚,宏偉深厚,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
太史公自序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歷敘世系和家學淵源,並概括了作者前半生的經歷。
第二部分:利用對話的形式,鮮明地表達了作者撰寫《史記》的目的,是為了完成父親臨終前的囑託,以《史記》上續孔子的《春秋》,並透過對歷史人物的描繪、評價,來抒發作者心中的抑鬱不平之氣,表白他以古人身處逆境、發憤著書的事蹟自勵,終於在遭受宮刑之後,忍辱負重,完成了《史記》這部鉅著。
第三部分:是《史記》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全序規模宏大,文氣深沉浩瀚,是《史記》全書的綱領。
他生於公元前145年,受宮刑的時候是公元前96年,那時已經46歲。有兩個兒子,但是司馬遷的後人不姓司馬。 在司馬遷受害以後司馬遷的夫人為了不讓兩個孩子受迫害讓其中的一個孩子姓同,也就是在司的左邊多家一個豎 變成同,而把另一個兒子改成姓馮,也就是在馬的左邊加上兩點水。這樣,才免去一劫。所以司馬遷有孩子 有後人, 但是司馬遷的後人大都姓同和馮。
1、司馬遷雖然是受過宮刑的人,但有一個女兒是肯定無疑的;
2、《漢書·楊敞傳》記載:“敞子惲,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以材能稱,好交英俊諸儒”;
3、《同州府志.列女傳》也說:“楊夫人者,漢太史司馬遷女,丞相安平候楊敞之妻也“;
4、司馬遷的女兒及外孫楊惲,是機智果敢的有才能的人物。《史記》之所以能流傳後世,實為此兩人的功勞;
5、在當時司馬遷“下獄死”而查抄的情況下,司馬遷的女兒保藏了《史記》,而外孫楊惲又救活了《史記》;
6、司馬遷的子孫後代,是可以取信的。王國維說過:“史公子姓無考。漢書本傳,至王莽時,求封遷後,為史通子。是史公有後也”。
1、直言受宮刑,天漢二年李陵事件,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司馬遷被關進監獄,忍受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
2、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拿不出這麼多錢贖 ...
司馬遷雖然受過宮刑,但有一個女兒。
《漢書·楊敞傳》記載:“敞子惲,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以材能稱,好交英俊諸儒。”
《同州府志.列女傳》也說:“楊夫人者,漢太史司馬遷女,丞相安平候楊敞之妻也。漢昭帝崩,昌邑王賀即帝位,淫亂。大將軍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謀欲廢賀更立帝。議已定 ...
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一說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代表作:
1、《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 ...
沒有關係,只是有相同的姓而已。
司馬相如,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書司馬相如傳》皆載明司馬相。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 ...
《史記》總計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 ...
《李將軍列傳》是司馬遷的嘔心瀝血之作,歷來被譽為史傳中的名篇。傳主李將軍即西漢名將李廣,歷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氣知名於時,號稱天下無雙,然而一生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竟未有封侯之賞,最後以軍行失道獲罪,憤而自殺。在這篇傳記中,司馬遷滿含悲憤之情塑造了這位悲劇英雄的形象,並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 ...
司馬遷與班固的區別:
1、所處時代差異:司馬遷處於西漢時期,班固處於東漢時期;
2、作品型別差異:司馬遷所著《史記》是一部通史,而班固所著的《漢書》是一部斷代史;
3、作品流傳背景差異:《史記》是一本私人的著作,是司馬遷的外孫將《史記》呈給皇帝,《史記》才得以被廣泛的閱讀。而《漢書》則不然,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