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春秋末期伍子胥自刎後,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姑蘇城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他臨死前對部下說:"如果國家有苦難,百姓斷糧,你們到城牆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糧食。"伍子胥死後,他的部下被越軍包圍,城中斷糧已餓死不少人,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話,就去挖城牆,挖了三尺多深,挖到了許多可吃的"城磚"即年糕,結果打了勝仗。原因是當年伍子胥在姑蘇城督造城牆時,已做好了屯糧防飢的準備。
自此以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做年糕,年夜飯吃年糕湯來紀念伍子胥。
相傳春秋末期伍子胥自刎後,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姑蘇城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他臨死前對部下說:"如果國家有苦難,百姓斷糧,你們到城牆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糧食。"伍子胥死後,他的部下被越軍包圍,城中斷糧已餓死不少人,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話,就去挖城牆,挖了三尺多深,挖到了許多可吃的"城磚"即年糕,結果打了勝仗。原因是當年伍子胥在姑蘇城督造城牆時,已做好了屯糧防飢的準備。
自此以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做年糕,年夜飯吃年糕湯來紀念伍子胥。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其中一種說法是伍子胥的忌辰說。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勾踐請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是夫差不聽,吳國大臣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結果夫差相信了,並賜子胥寶劍要他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蘇州人為紀念這位忠臣,把此江改為胥江。因此,後世相傳端午節是為紀念伍子胥的日子。蘇州端午紀念伍子胥作為中國端午習俗之一,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必覆楚。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