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道到南北緯10度之間:赤道低氣壓帶;
2、南北緯10度到南北迴歸線之間:東北信風帶、東南信風帶;
3、南北迴歸線到南北緯40度之間:副熱帶高氣壓帶;
4、南北緯40度到60度之間:盛行西風帶;
5、南北緯60度到南北極圈:副極地低氣壓帶;
6、極圈到80度:極地東風帶;
7、極點附近:極地高氣壓帶。
範圍是南北緯10度之間(有的教材說的是5度)。但赤道低氣壓帶的範圍並不是固定的,它會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變化。因此,當它往北移動時,最北界在大致10度左右,最南界大約在南緯5度左右,在向南移動的時候則相反。所以,南北緯五度之間終年受到赤道低氣壓的控制,南北緯10度之間會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
風帶與氣壓帶的區別如下:
風帶的分佈:按照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風帶共分為六個,分別是:極地東風帶,極地西風帶,中緯東風帶,中緯西風帶,東南信風帶和東北信風帶,其產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環流,分別為:0到30度為低緯環流;30到60度為中緯環流;60到90為高緯環流;
氣壓帶的分佈:按照地理位置,從赤道向兩極依次分為 :分佈在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氣壓帶,分佈在南北緯30度附近的副熱帶高壓帶,分佈在南北緯60度附近的副極地低壓帶,分佈在南北極點附近的極地高壓帶;
聯絡:風帶,氣壓帶形成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結果,由於大氣環流的規律性,使得地球上氣壓帶,風帶的分佈也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從全球看,氣壓帶與風帶是相間分佈的。
1、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氣候,所以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型別有一定作用。
2、氣壓帶是由於地球表面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氣壓區域。它可隨太陽直射點位置的變化而南北平移。地球上的水平氣壓帶有7個:兩個極地高壓帶分佈在北極和南極極區,是在低空形成的高壓帶 ...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
1、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移動晚於太陽直射點移動約1個月;
3、年移動幅度約為10度。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指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和地球公轉的影響,全球形成了有規律分佈的大氣環流,各緯度地帶分佈著不同的環流形勢,即在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之下。 ...
1、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移動晚於太陽直射點移動約1個月。
3、年移動幅度約為10°。
4、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的原因: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和黃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軸的傾角不變)。
5、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
0附近是赤道低壓帶,0到30度之間是低緯信風帶,30度附近是副高,30多到60度是中緯西風帶,60度附近是副極地低壓帶,60多到90度是極地東風帶,90度附近是極地高壓帶,南北半球都是這樣。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會集體移動,直射點往北移,氣壓帶風帶整體北移,往南移同理。若直射點在北半球,氣壓帶風 ...
副熱帶高氣壓帶是熱帶氣流在向兩極流動過程中熱量散失而下沉形成的,是在熱帶高氣壓帶的基礎上產生的,是一種被動形成。從赤道地區上空源源不斷流來的大氣,堆聚下沉,使近地面大氣密度增大,氣壓增高,形成高壓帶。屬動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壓。由於受海陸分佈的影響,在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常被大陸熱低壓切斷,僅保留在海洋上。副 ...
氣壓帶是由於地球受熱區域不均勻而產生的,赤道受熱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帶,空氣向高緯流動,隨高度氣溫降低而變重,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除此之外還有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南北半球各一半都有。
風帶是隨著氣壓帶的產生而產生的,因為水平氣壓梯度力力,風從高緯吹向低緯,形成了全球六個風帶。南北半球各三 ...
主要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低氣壓帶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5度之間。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指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和地球公轉的影響,全球形成了有規律分佈的大氣環流,各緯度地帶分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