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各具特色的福建訂婚習俗

各具特色的福建訂婚習俗

  福建是一個臨靠海邊的城市,福建在古代也被稱之為八閩。福建的最大景點就是廈門,在廈門這個美麗的城市,不少的人都會在這個美麗的城市中完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婚禮。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福建文化了解一下福建的訂婚習俗。

  聘金:

  1、禮金都以3為底。如3萬3,5萬3,10萬3。儀定的聘金尾數必為“3”字,福州方言“三”與“生”諧音,象徵婚後都生兒女)

  2、三金(金戒指,金項鍊,金手鐲)

  3、男方給女方媽媽,外婆肚子疼錢。意思是外婆生媽媽的錢,媽媽生女兒的錢。一般3千3。

  4、男方給女方買衣服的錢。一般3千8或5千8。

  聘禮:

  1、公、母雞各一隻,活的,母雞沒生過蛋的,兩隻雞都要用紅紙包一下腳,還要用紅線系腳。

  2、線面10斤,分成5斤兩份,需要紅線用特殊的綁法弄好。

  3、喜糖10斤,分成5斤兩包。

  4、香菸兩條。

  5、四色菜。

  女方回禮:

  1、一隻母雞。

  2、一雙長襪,儘量長點。按照福州話,長襪意思是長活,希望男方長壽。

  3、一條長褲,口袋裡面放一個金首飾。按照福州的意思是裝著金子的褲子是金庫,希望男方富貴。

  4、線面一半。

  5、喜糖一半。

  6、香菸一條。

  7、四色菜一半。

  8、男方給女方的聘禮回一半給男方。

  女方的嫁妝:

  紅色洗臉盆一對

  紅色BB洗澡盆一個

  沐浴露1瓶,洗髮水2瓶,

  花瓶1對,花2把,牙杯2個,牙刷2把,牙膏2支,毛巾2條,梳子2把,肥皂2塊,拖鞋2雙,三尺三紅布,帶蓋的紅桶。

  男女方各5朵花(四季花,女方家準備4對,3對拿去插在麵條上,要準備3碗麵,每碗麵上各插一對,還有一對放進水桶裡,男方家要也是準備5對,3對也是拿去插在面上,婆婆頭上插一對,給媳婦添花時再用一對)。

  花生,紅棗,蓮子,桂圓。紅色床上用品四件套,睡衣2套,直紅傘(不要摺疊傘),娃娃一對,圓鏡子和首飾盒,禮炮,門上和窗戶上的喜字,紅箱子兩個。

各具特色的河南訂婚習俗

  提起河南,一定會想起一個字,那就是“中”。有人說河南是地球的中間,所以無論是好還是可以都說中。擁有歷史悠久文化的河南對於婚禮也有著很多的習俗。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河南文化了解一下河南訂婚習俗。

  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如果女方家長同意考慮結親,男方便再次託人到女方家中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開八字”請陰陽先生看男女雙方的命相是否相和。

  議婚完畢,如果男女兩家都均無意見,即行訂婚,俗稱“過貼”“換貼”訂婚一般選擇農曆三,六,九等吉日,兩家分別設宴款待親友,俗稱“吃定親飯”親事遂定。此日或其後,男家要給女家鄭重的送去聘禮。

  換手巾:鄉間多以手巾相換,換手巾時,男方多在手巾內包上一定數量的現金。還有許多以照“定婚像”,為正式訂婚的依據。

  彩禮:彩禮錢一般是訂婚儀式時候給一部分,一般一萬零一千,意思代表萬里挑一。也有地方只要1千零100元,代表什麼你知道。男女雙方要給對方買禮品,什麼衣服啊等等的。

  禮金:一部分是結婚前給彩禮錢,要給多少不一樣,兩家商量唄,2萬以內差不多可以搞定了。訂婚後逢年過節你還得去探望送禮她們家有什麼事你也得纏和訂婚後就算一家人(跟結婚似的)不過也有退婚的。

福建元宵節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說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為了“添丁”。福州一帶已嫁女未生男者,孃家多於正月初以觀音送子燈送之,是謂送丁;嫁後已生男者,孃家可送各式的燈,謂“添丁仔”。閩南各地給新嫁女送的是一對白芙蓉燈,給嫁後已生男者則送一紅一白的。燈內點有蠟燭,弄不好會把燈燒了。花燈失火,通常被視為喜事,叫“出丁”.白燈失火視為生男吉兆,紅燈失火視為生女吉兆。那當然是人們一種願望的表達。

  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即在元宵夜裡,村中新娶進門的新娘子和當年生男孩的小媳婦,必須穿紅著綠,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歲大的老婦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說吉利語,從大祖詞堂的燈棚下走過,一展風采。其所以這樣做,目的在於向祖宗也向鄉親介紹新媳婦。至於已生男孩的小媳婦也過燈腳,在於告慰祖宗。

  燈節期間各地都熱鬧非常,有幾個地方特別熱鬧,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門街,都是買燈、送燈、看燈最集中的地方。燈的種類甚多:走馬燈、關刀燈、蓮花燈、兔子燈、骰子燈、錢鼓燈、薄餅燈,應有盡有。

  舊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種桔燈(與“吉丁”近音),用紙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狀簡樸大方,民眾多愛觀賞。另外還有一種真的桔子燈,用較大的鮮桔皮製成。做法是在近蒂處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殼,再用小鐵絲札一燭託,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蠟燭,將蠟燭點亮。桔燈燭光透過紅紅的桔皮,通明絢爛,成為一件具有實物美感的藝術品。曾有人寫詩讚道:“何人剖桔空中點,勝看蓮花大盞燈。”

  燈節期間,有些地方疊燈為山,人稱“燈山”或“鰲山”。這鰲山開頭只是一些有錢的富貴人家所張設,任人觀賞,後來更多設在寺廟、神祠或鬧市路口,讓更多人看熱鬧。鰲山中除了幹姿百態的大小花燈之外,多還擺設一些名貴的手工藝品、古董等加以點綴裝飾,構成“鱉山勝景”,甚為壯觀。

  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1O尺,有頭有尾。龍身有九節或十一節,以長帛彩繪鱗甲披蓋其上,各節燃蠟燭,前導一燈球,由十數人手執舞弄,屈曲盤旋,隨燈球而上下,前後敲鑼打鼓以壯聲勢。龍燈於元宵夜在街頭巡迴,誰家有放鞭炮以示歡迎者,即進入該家庭院舞弄,讓人們觀賞,舞畢主人以薄禮相送以示答謝。這種舞龍燈,福州人稱為“舞太平龍燈”。舞龍燈的龍燈,由各地寺廟札制,節後收入廟中.來年重加修飾後再用。

  燈節中還有一種燈猜頗受歡迎。燈猜也叫“猜燈謎”或“出燈猜”。謎語之題材,大體說來有幾大類,一是古書中的語句,二是人物、地點、詞牌、劇目等,三是動植物、器具、諺語、成語、術語等,四是字,五是不屬於上述的其他內容。各條謎語的謎面多註明屬於什麼格,以提示和啟發猜謎者。

  猜燈謎,以前多在私人離宅或某一街巷舉行,後來多集中於公共娛樂場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開元寺,廈門在中山公園內或工人文化宮,漳州在公園內的文化館,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燈謎,也有大規模的花燈展覽。

  燈節原是群眾喜愛的傳統習俗,寄託著人們祈福的美好願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舉行燈節,不過燈內蠟燭以電燈代替,彩燈閃爍,展現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節期間也有不鬧燈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們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動,每家每戶忙於掃墓祭祖敬神,是謂“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鬧燈有其原因:傳說唐朝高宗李治於公元684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看燈看得正高興時,得知薛剛鬧事踢死太於李奇,一下給嚇壞了,從欄杆上摔下來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慘的日子。為了讓姓李的都記住這悲慘的日子,後來唐王朝統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準鬧花燈,違者不承認其為李家子孫,永定客家人系從中原遷來的,一直保持著元宵不鬧花燈的傳統。


福建元宵節習俗 上刀山撈油鍋絕活多

  2014-2-19 16:34: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下一頁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說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 ...

福建春節習俗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 ...

福建清明節習俗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昨天本報徵集讀者來說說各自家鄉的清明習俗,雖然福建各地的習俗各有不同,但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點,那就是特色清明小吃。就像福州吃“清明粿”,客家人吃的是“清明粄”或“清明桃”,泰寧人吃“暖菇包子”。民俗研究者陳友榮說,雖然各地吃的東西形狀不同、佐料不一,但裡面都放了讓食物變綠的草藥 ...

福建—春節習俗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 ...

河北廊坊地區的訂婚習俗

  第一次見男方父母,給女方錢,2000-10000,若同意,就返還男方200或更多.直到結婚前,每次見都要多少給點錢.尤其是過年的時候給的稍微多點1000左右.男方的直系親屬見女方第一面的時候都要給錢,叔叔,伯伯,姑姑什麼的,別的親戚就不算了,談結婚的時候,給女方8000以上,是女方自己買結婚用的衣服的,還 ...

湖北麻城訂婚習俗

  抱柴(財):新娘從孃家出門到進夫家大門之前,需在腋下挾一捆用紅布包裹好的乾柴棒,象徵著給夫家帶來財富並會使之興旺發達。連心:待一對新人在洞房坐定後,婆家人便會小心翼翼地端上兩碗已煮熟的豬心並要求他們吃完,藉此象徵著在以後的日子裡,夫婦二人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晚拜堂:當夜色深沉時,疲憊的新人暫時還不 ...

苗族訂婚習俗

  苗族古代婚姻曾經歷過血緣婚、“普那路亞婚”,對偶婚和一夫一妻制等形態。實行一夫一妻制以後,婚姻締結有自主婚和包辦婚兩種。結婚年齡一般在16歲至23歲左右,男性婚齡稍比女性大些。苗族社會嚴格恪守著一夫一妻制和宗支之內,血族之外的婚制。苗族青年男女多是透過遊方,雙方自願就可以互為配偶,建立家庭。其限制只要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