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各國各地廟會的民俗現狀+異國風情也贊

各國各地廟會的民俗現狀 異國風情也贊

  今年春節,京城廟會火。民俗廟會內,一聲聲老北京生意人的吆喝聲,天橋的雜耍樣樣精彩,老北京的小吃碗碗生香;洋廟會內,金髮碧眼的姑娘擔任形象大使,與北京人度過一個難忘的羊年春節。今年,本市春節期間將舉辦地壇、白雲觀、廠甸、龍潭等大大小小十幾個廟會。

  東:風車姑娘送風情

  您是否依然記得去年在朝陽公園舉辦的國際風情節?國外樂隊的演出、讓人垂涎的德國烤乳豬……在羊年正月初一到初七,朝陽公園將繼續推出國際風情節,為廣大市民再次獻上一份節日大餐。

  今年的國際風情節,藉助“風”的元素,挖掘“風”的內涵。目前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主題風車陣已經安裝到位。而主要演出場地———國際劇場大舞臺已經搭設完畢,走過國際舞臺,一條“外國街道”映入眼簾,藝術大道精選了外國建築裝飾的傑出作品。組委會負責人說,來自加拿大的一位年輕姑娘成為2003年國際風情節的形象大使,她將演繹出“風車送風情,羊年過洋節”的節日圓舞曲,為您送上節日祝福。

  西:歡樂無限大巡遊

  今年春節,石景山遊樂園將再次舉辦充滿異國風情的“洋廟會”,為期7天的廟會活動一定會讓人們大開眼界。今年遊客不僅可以在這裡欣賞到石景山遊樂園獨具特色的“歡樂無限大巡遊”和充滿異國情調,具有迪斯尼風格造型的彩車陣容,同時,還可以欣賞到歐美風情舞、阿拉丁神燈舞的表演以及小朋友所喜歡的卡通劇。今年,石景山遊樂園還精心準備了一道“節日大餐”,來到這裡的遊客可以親手燃放“羊年吉祥禮花”,這種既無汙染又沒有危險的氣動產品,將給人們帶去節日的絢麗。據瞭解,石景山遊樂園為了迎接羊年還引進了一批新的遊樂專案,如“斯努匹郵箱”、“雲海衝浪”等,遊客們將在此享受無盡的歡樂。

中國漢族的各地中秋民俗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 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Ο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 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玩花燈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到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油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

  燒番塔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

  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

  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隻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拋帕招親

  福建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是夜,於廣場中搭一彩臺,佈置成月宮景狀,並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將一些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臺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乞月照月爬月

  舊時東莞有些婦女相信“月老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無意中人者,便於中秋夜晚三更時,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相傳中秋之夜,靜沐月光,可使婦女懷孕。在一些地區,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婦女便走出家門,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貴子,謂之“照月”。

  偷菜求郎

  在臺灣,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妝飾美麗的女子踏著月光,往別人菜圃中偷摘大蔥及蔬菜,偷摘到之後便預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臺灣有“偷著蔥,嫁好夫;偷著菜,嫁好婿”之諺語。

  竊瓜祈子

  在貴州有偷瓜送子的習俗。晚上偷瓜時故意讓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罵,罵得越厲害越好。瓜偷來後,要為它穿上衣服畫上眉,裝成小孩的形狀,敲鑼打鼓,用竹輿抬送,送到無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須請送瓜人吃一頓月餅,然後陪伴著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將瓜煮熟吃掉,認為從此便能懷孕了。

  祭月、燒香斗

  上海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斗等。祭月時,當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後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孃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遊,稱為“踏月”。上海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盪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遊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樑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所謂香斗,也有稱為斗香的,是由紙紮店製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臺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鬥中插有紙紮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裡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製的大型香斗。

山西節日廟會民俗

  山西,是中國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曆,而夏曆最初的含義,正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史籍中記載的“夏都安邑”就在境內。而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在歷史的發展中,少數民族逐漸漢化,同時也將本民族的傳統風俗融入漢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全省境內,名山眾多,建有佛、道兩教的許多寺觀。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臺山,道教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盛譽九州,馳名海外。強大的宗教文化,構成了境內儒、釋、道共存的民俗現象。山西還居住著許多回族人民,傳統的回族節日,又為境內的歲時節日民俗增添了異樣的光彩。

  歷史上,山西山多交通不便,加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顯得特別封閉。因此,雖然是同一個節日,卻往往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紀念的形式各異,甚至相左,呈現出多層次的瑰麗色彩。但就普遍性講,全省仍具有明顯的農業生產特點。農忙季節,一個月內一般只有一節,只是體現一種信仰,活動形式簡單,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農閒季節,節日的數目相應增加,民俗活動中 ,娛樂上升為主體 ,內容龐大,形式複雜,最典型的就是過年,用民間語言來說 :“ 正月天天都是節。”這種安排,也體現著歲時節日的精神調整作用。每一個月的節日,是對這個月生活內容的調整。正月,又是對全年生活內容的大調整。民俗語言說:“受了一年,就盼過年。”最簡煉、最概括、最生動地說明了這種關係。

  不管是農忙季節的家庭民俗活動,還是在農閒季節的社會群體民俗活動,勉勵農事,祈求豐收,祭祀土地等均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些活動,今天雖然絕大部分演化成娛樂形式,但是卻反映了歷代勞動人民渴望有吃有穿,希冀幸福生活的傳統心理。


端午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各地民風民俗彙總

  端午節民俗活動有哪些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佩 ...

世界上最具有異國風情的國家

  德國的普羅旺斯:   1、位於法國東南部,是一個瀕臨地中海的藍色海岸,薰衣草的故鄉。該地出產優質的葡萄酒;   2、普羅旺斯是一座“騎士之城”,也是中世紀騎士敘情詩的發源地,著名的城鎮有馬賽和艾克斯等;   3、普羅旺斯是世界聞名的薰衣草故鄉,並出產優質葡萄酒。普羅旺斯還是歐洲的“騎士之城”,是中世紀重要 ...

異國風情手抄報內容

  1、交際習俗,注重服飾的華麗和式樣的更新。婦女視化妝和美容為生活之必需。時間觀念強,工作計劃性強,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則。習慣行握手禮,有一定社會身份的人施吻手禮。少女常施屈膝禮。男女之間,女子之間及男子之間,還有親吻面頰的習慣。社交中不願他人過問個人私事。反感向婦女贈送香水及初次見面就送禮。   2、信 ...

極具異國風情的10種英國美食

  英國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雖然英國的食物備受人們的吐槽,但是英國美食依然憑藉著獨特的烹調手法和濃郁的英式風味而頗受廣大遊客的喜愛,他們更講究食物原有的滋味和營養,很注重料理方式的選擇以及配料的搭配,讓我們來領略一下英國的飲食文化吧。   1、英國傳統烤肉大餐   法國人愛吃鵝肝,中國人鍾情烤鴨, ...

擁有異國風情的英國特色小吃

  聊到英國就會想到紳士,一聊到英國美食,就是會想到炸魚和薯條,但是英國的美食其實在小編看來是非常難吃的,但是還是有人會喜歡的,英國的飲食實在不敢恭維,都很容易發胖,但是還是要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英國的特色小吃怎麼樣,到底有什麼特色呢?本期飲食文化為你解析。   牛肉餡餅和土豆泥   在英國倫敦,牛肉餡餅和土豆泥 ...

福建寧化縣客家人“七月半鬼節”的民俗風情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寧化客家地區民間又稱為:“七月半”,“月半節”,“鬼節”等。對它的考察有助於我們瞭解客家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同時可以使我們更深的體會客家民俗中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的交叉和融合。此外,還有利於海峽兩岸的彼此瞭解和文化上的認同。這是因為臺灣客屬同胞與寧化石壁有著密切的關係,今日臺灣的客家人的衣著 ...

香港特有的民俗風情

  香港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不過,細心的觀眾可能會從很多電視劇裡發現一些很傳統的習俗,比如漁民出海時的祭拜儀式、婚嫁儀式中的 上頭 、古老宗族中的點燈儀式等等,這些與香港及華南地區四個主要族群多采多姿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關係。流傳到今天,有的已經消失,有些簡化後仍然儲存下來。今天就帶您去體驗一下香港本地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