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天津: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裡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3、上海:北宋初期,這裡已形成居民點,從這裡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後來邕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4、重慶:重慶,古名稱巴。隋改為渝州,不久廢,唐復置。北宋改為恭州。南宋孝宗即位後封其三子趙惇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惇繼皇位,半年後,升恭州為府,認為真是“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自此後始有“重慶”一稱。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後來建省時,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簡稱吉。
6、遼寧省: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簡稱遼。
7、 河北省:相對於黃河為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1928年稱河北省。因古代屬冀州地區(大禹治水時,曾以山川大勢,劃全國為九州,九州中頭一個就是冀州),所以簡稱冀。
8、河南省: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9、山西省:相對於太行山為西。明朝設定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所以簡稱晉。
10、山東省:相對於太行山為東。明朝設定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湖南省: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湘。
12、湖北省:相對於洞庭湖為北。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3、浙江省:境內的浙江盤迴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簡稱浙。
14、江西省: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贛。
15、陝西省:是指現在的河南省陝縣西南陝陌以西的地區稱陝西。簡稱陝。古代時是秦國領土,又簡稱秦。
16、安徽省: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因境內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簡稱皖。
17、江蘇省: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蘇。
18、甘肅省:是以古代甘州(今長掖),肅州(今酒泉)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甘。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故又簡稱隴。
19、貴州省:明朝設定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所以簡稱黔。
20、四川省: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裡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三國時是蜀國領土,所以簡稱蜀。
21、雲南省: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裡,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2、廣東省: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23 、福建省: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24、臺灣省:古代臺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臺灣,清光緒年間建立臺灣省,簡稱臺。
25、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26、黑龍江省: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著象條游龍。簡稱黑。
27、海南省:簡稱瓊。在我國南部的海南島。原為廣東省海南黎族自治州。1984年改為海南行政區。1988年設立海南省。因海南島而得名。因唐、宋時置瓊州,明、清置瓊州府,故簡稱“瓊”。
28、寧夏回族自治區:這裡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29、廣西壯族自治區:明朝初年建廣西省,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簡稱桂。
30、西藏自治區: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闢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定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2、內蒙古自治區: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33、香港: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關。那時,香港這座小島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因為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們稱為“香港”。
34 、澳門:一說澳門半島有南臺、北臺(即今日西望洋山,東望洋山),兩山相對如門;一說澳門半 島之南有(乙加水)仔島、路環島與大、小橫琴島四山分立,成十字形,曰十字門,亦稱澳門。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都江堰風景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定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關於都江這一名稱的來源,《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誌》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二十四節氣的處暑如何得名 處暑節氣的名稱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錄:“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即“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由此而得名。
為什麼叫“處暑”呢?處即為“停止”之意,暑指暑天,處暑即為暑天停止,與“出暑”諧音,是指炎熱離開,暑氣逐漸消散。
處暑即“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這個時期的氣候特點是氣溫下降、秋高氣爽,故屬於秋天的節氣。
處暑過後天氣轉涼。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氣候特徵明顯。晝熱夜涼的氣候,對人陽氣的收斂形成了良好的條件。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早晚氣溫低、多風而且光照強烈就要適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風、防曬,以避免受涼、受風和日光性皮炎的發生。
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節氣的由來
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詩云“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日行南徑斜暉裡,割稻陌阡車馬馳。(左河水)”,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處暑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1.銀耳
可以潤肺止咳、生津養陰,還具有消除肌肉疲勞、健腦防衰的作用。推薦吃法:先將銀耳洗淨後放入砂鍋中熬至濃稠酥軟,再將西紅柿洗淨後去皮搗爛,放入銀耳羹中煮開,加入冰糖適量調味;也可以將銀耳和黑木耳一起洗淨後,蘸芥末醬油吃,味道很鮮美。
2.石榴
處暑是吃石榴的季節。石榴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E都高於蘋果和梨。紅粉皮石榴含維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維生素E高。石榴性味溫甘酸澀,有生津止渴、殺蟲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飲用。酸石榴對防治腹瀉很有效,甜石榴可防治咽燥口渴。
3.玉米
處暑是玉米成熟的季節,新鮮玉米中的賴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極少,因此,新鮮玉米是賴氨酸的主要來源之一。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質、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則高8——10倍。
4.山藥
能清心安神、補中益氣、助五臟、強筋骨,可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推薦吃法:將洗淨後的山藥搗碎後加糖調成餡,與糯米粉一起製成湯圓食用;也可做拔絲山藥;或是去皮用淡鹽水洗後切成小塊,加入適量糖桂花醬,當冷盤。
5.西洋參
可抗疲勞、抗缺氧,處暑人們會出現陰虛少氣、口乾口渴、萎靡乏力的情況,在煮粥或燉肉時放入一些西洋參,不僅能鎮靜防秋燥,還能溫和滋補。推薦吃法:可以用西洋參片沖泡喝,非常簡便。甚至在吃火鍋時,在裡面放入西洋參,也可以有效進補。
1、三星堆這個名字,是考古專家根據挖掘現場當地的三堆黃土小山包命名的,意思是形似三星分佈的土堆。由於三星堆遺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區分佈較廣,又具有一群區別於其他任何考古學文化的特殊器型,發掘者建議將這一考古遺址命名為三星堆。
2、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部的鴨子河南岸,遺址分佈面積約12平方千米, ...
莫干山因春秋末年,吳王派莫邪、干將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而得名,是我國著名的休閒、旅遊及避暑勝地。位於富饒美麗的滬、寧、杭金三角的中心,系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莫干山山巒起伏,風景秀麗多姿,總面積43平方公里。它雖不及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卻以綠蔭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 羅棋佈的別墅、四季各異 ...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員。於是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 ...
在一年隆冬時節,為完成對老鬼新餌最後試釣專案中魚率的測試,老鬼生產商組織十位釣手進行了一場嚴格的小型釣鯽賽。賽場呈圓型,300平方米,水深1米,放2至3寸規格鯽2萬尾左右,馴養5天開釣。
六小時時間,釣手許叢林共釣鯽918尾,平均每小時釣鯽153尾,創造了當時湖北釣手速釣鯽的最高記錄。為紀念這次釣賽, ...
1、蘇州河之名,始於19世紀中葉上海開埠後,部分愛冒險的外國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吳淞江直達蘇州,就順口稱其為“蘇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臺麟桂在與英國駐滬領事簽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正式把吳淞江寫作了“蘇州河”。由此開始,“蘇州河”之名逐漸流行。但當時河名確指並未明確,在民間也有多種說法,200 ...
1、蘇州河之名,始於19世紀中葉上海開埠後,部分愛冒險的外國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吳淞江直達蘇州,就順口稱其為“蘇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臺麟桂在與英國駐滬領事簽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正式把吳淞江寫作了“蘇州河”。由此開始,“蘇州河”之名逐漸流行。但當時河名確指並未明確,在民間也有多種說法,200 ...
月牙泉位於月牙泉風景區,古稱沙井,俗名藥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鳴沙山北麓。
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月牙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