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龍窯遺:臥龍山曾是古代名寺堯隱禪寺的舊址,非遺園就建在臥龍山下,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十九廟會,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會雲集於此,許多名山高僧慕名而來。1941年日軍侵佔合肥時,將寺廟炸燬。這次非遺園建成後,還將在禪寺原址恢復該名寺,寺廟旁原是古龍窯(柴窯)遺址,非遺園開園後,重修的長500米的清代末期古龍窯遺址。
2、巨型磚雕四大名著:非遺園內藏有很多寶貝,但是最有特色的有八個。排名第一的為巨型磚雕《西遊記》。該作品由中國第六代磚雕傳人張存世創作,高3米,長400米,8月11號前,該作品已完成,即將運入園區,同時還將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西遊記》磚雕完成後,後續的四大名著巨型磚雕也將開始創作,最終的磚雕群將長達一千多米。
3、臥龍三和塔:位於園內的儒塔,佛塔,道塔,稱為三教合一的臥龍三和塔,高度均為118米高,建成後將是國內乃至世界最高的古塔建築群。
1、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由麗江木氏先祖將統治中心由白沙古鎮遷至現獅子山 ,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古城名稱來源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促使當地人丁興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也是中國罕見的儲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鎮。它是以世界上惟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為精髓的納西民族文化深厚歷史積澱的結晶,是中華民族、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遺產。
2、三江並流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景區跨越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個地州,世界上蘊藏最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
3、元陽梯田
元陽梯田哈尼族創造的農耕文明奇觀,據載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梯田規模宏大,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元陽、綠春、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9萬畝。這裡水源豐富,空氣溼潤,霧氣變化多端,將山谷和梯田裝扮得含蓄生動。每每到灌水期,元陽梯田總是美得難以形容層層疊疊的水面,倒映著白雲藍天,樹木山川,像極了一塊塊精美的彩色玻璃。映著山川河月,陽光雲彩,美不勝收。
4、澄江化石地
澄江生物群位於我國雲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儲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她生動地再現了5.3億年前海洋生命壯麗景觀和現生動物的原始特徵,為研究地球早期延續時間為5370萬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態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雲南東部寒武紀早期的澄江動物群,以多門類動物軟碟機體化石的特殊儲存為特徵,是一個舉世罕見的化石寶庫。現已發現的澄江動物群化石共120餘種,10多個動物門以及一些分類位置不明的奇異類群
5、石林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發育在以石灰岩和白雲岩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石林的喀斯特地貌景觀舉世聞名,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當地的自然景觀與與民族文化和傳說相得益彰,傳說給自然風光披上了一層人文的華彩,更顯魅力不凡。
河南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截至2017年,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6項2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以下是一些著名文化遺產及其文物:太室闕、大明寺、奉仙觀、荊紫關古建築群、慈勝寺、湯陰岳飛廟、龍門石窟、鞏縣石窟、靈泉寺石窟、青天河摩崖、西明寺造像碑、昇仙太子碑、崇唐觀造像、元次山碑、雲夢山摩崖、彼岸寺碑、劉碑寺碑、唐兀公碑、仰韶村遺址、鄭州商代遺址、殷墟、鄭韓故城、漢魏洛陽故城、平糧臺古城遺址、二里頭遺址、屍鄉溝商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大師姑城址、漢梁王墓群、范仲淹墓、歐陽修墓等。
1、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初為御史王獻臣改佛寺以建。它是蘇州園林的代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留園。位於江南古城蘇州,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3、網師園。建於南宋時 ...
廬劇:廬劇原名“倒七戲”,又稱“小刀戲”,為安徽省著名地方劇種,它是以大別山和淮河一帶的山歌、民歌、門歌、花鼓燈等民間歌舞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因其創作、演出活動中心在皖中一帶,古屬廬州管轄,故稱“廬劇”。 小年,民間臘月,農曆十二月二十三為小年,當天晚上稱“過小年”。小年意味著一年即將結束,從這一天起,人們 ...
南通有如下著名文化遺產:
1、手織壁掛絲毯:絲毯織造工藝精緻至極,其圖案精美,色彩層次豐富,色間過渡微妙。
2、絲綢剪貼:色澤明快,造型生動,服飾逼真,裝飾性強。
3、海門山歌:海門山歌劇曲調優美樸實,清新流暢,鄉土氣息濃重,有鮮明地方特色。
4、童子戲:伴奏簡單原始,主要是鑼鼓打擊樂,唱 ...
成都現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300項左右。在近期公佈的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上,川劇、蜀錦、火把節等26項四川民族民間文化專案榜上有名,而成都漆器、蜀錦、蜀繡和都江堰清明放水節也名列其中,蜀派古琴也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古琴藝術的一種,它在2003年11月,繼崑曲之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 ...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寶雞社火、鳳翔木版年畫、鳳翔泥塑、西秦刺繡、炎帝祭典5個國家級非遺專案和社火臉譜、西府皮影、寶雞剪紙、鳳翔草編、面花禮饃、千陽八打棍等省市級專案。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 ...
1、崑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於明代(公元14—17世紀)。崑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中國近代的所有戲劇劇種,如川劇、京劇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崑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這些內容亦是培訓京劇演員的基本科目。
2、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炭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崑曲、古琴、新疆的木卡姆民族歌舞和與蒙古國聯合申報的長調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各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