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至夏商周時代,吉林省境內的古代民族就開始與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隸屬性質的貢納關係並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武帝元封三年,滅衛滿朝鮮設玄菟郡,管轄吉林省東南部;唐高宗總章元年,唐朝和新羅聯合滅高句麗,設定安東都護府,西北部地區屬唐室韋都護府;遼朝時期,吉林省大部分隸屬東京道,西部為上京道管轄;金朝在其轄境設上京路、北京路、東京路、成平路、海蘭江路,基本覆蓋今吉林省全境;元朝隸屬於遼陽行省,為開元路、北達達路、中書省泰寧路及中央樞密院直領的成平府轄區;明朝大部分隸屬奴兒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帶屬大寧都司的泰寧衛,東南部一帶為建州衛,為建州女真發源地之一;清順治十年,設寧古塔昂邦章京;乾隆五年,對山海關以東地區施行封禁政策;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並未能阻止為生活所迫的華北大批漢族農民流入吉林省中部一帶,並向北、向東、向西擴充套件。
古代的涿郡今天是河北省涿州市。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2年),分廣陽郡南部、鉅鹿郡北部及恆山郡一部,置涿郡,直隸於漢朝廷,治所在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轄涿縣、范陽縣(治所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等21縣(其中7個侯國)。西漢中後期增至29縣,(其中13個侯國)。
涿州市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門。東臨固安,西接淶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涿州市隸屬於河北省。涿州市總面積742、5平方千米。截止至2010年12月,涿州市全市戶籍總人口約為64、55萬人。
古代京兆郡是指現代西安市。京兆郡是三國至唐的行政區劃名,管轄長安地區即現在的西安,唐玄宗開元元年將雍州升為京兆府,京兆郡從此被京兆府取代。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黃初二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正始五年改為京兆郡。 西晉時仍置京兆郡,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瀔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金華市婺城區、)、烏傷(今浙江義烏)、永康、吳寧(今浙江東陽)、豐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龍游)、新安(今衢州市柯城、浙江衢縣)、定陽(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9縣,治設長山。 ...
長春市地處東北邊陲,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肅慎族生活過的地方;漢至西晉時,為夫餘國的屬地;其後長春舊影,為高句麗轄境;唐代中後期,屬渤海扶余府;遼朝時,屬東京道黃龍府;金朝時歸上京路隆安府;元朝時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在長春設立其塔木衛、亦東河衛、木古河衛;清代設治前,屬蒙古郭羅爾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的 ...
廣東境內的廣州市、中山市、韶關市、梅州市、惠州市、佛山市、四會市、河源市、陸豐市、英德市、陽山縣屬於古代南海郡範圍之內。
南海郡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嶺南後,在百粵地區設立的三個郡的其中一個。南海郡因臨近南方海洋得名,初始下轄番禺、四會、傅羅、龍川四縣,郡治在番禺。 ...
古代的荊南四郡即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
1、武陵:武陵是古代地名,在今常德地區。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漢書·地理志》記載:“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屬荊州。”
2、長沙:秦置,有萬里沙祠,故曰長沙,漢為長沙國,晉於郡置湘州。大致為今湖南長沙。
3、桂陽:桂陽郡,西漢置,轄今湘南粵北 ...
在古代人們將中國分為九個州,河南大部分處於九州之一的“豫州”,因此河南簡稱是“豫”,而河南南部地區如南陽等地區則劃歸有名的大州“荊州”。
河南位於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2000多年前,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稱。
河南為中華民族主要發祥 ...
上郡為中國陝西綏德縣,下轄地區有:膚施縣、陽周縣、圜陽縣、高奴縣、漆垣縣,位於陝西最北端,毛烏素沙地南緣。
上郡最早為戰國時期魏文侯所置,即公元前446到公元前396年間,秦惠王十年,即前328年,魏獻上郡15縣於秦,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膚施縣,今綏德縣。西漢、東漢時沿置,郡治未變。漢靈帝末,因羌 ...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