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吉林聖母洞

吉林聖母洞

  

  吉林露德聖母山,俗稱聖母洞,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華山路206號,為天主教教徒活動的場所。

  民國九年(庚申1920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古若瑟神父買下山地48000餘平方米,修建了聖母洞與教堂。“十年浩動”期間全部被破壞,1986年,吉林省教區李若望主教效法古若瑟,傾其全部積蓄用於教日和鬥姆廟會。每逢廟會,男女信士來此進香上供,搭棚演劇,熱鬧非凡。

各地春節習俗——遼寧·吉林·黑龍江

  東北的年俗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有很多古老相傳的風俗,以東北來說,講究就不少。

  舊時,一切辭舊迎新、祈福迎祥的慶典幾 乎都集中在除夕夜舉行。全家都要換上新裝。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

  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嚐, 可以葷素一齊上.通常必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凍兒、豬肉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

  席間,老少互相祝願、兄弟間推杯換盞,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掛於室內、外的春燈一齊點起來,照耀著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一片燈火輝煌。

  “天地桌”上供著大幅黃紙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諸佛”或“百份” (天地諸神像冊),設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為供品,高點金字紅燭與子午香,以表迎請諸神下界賜福。

  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孩子們歷來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圖、擲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 屎”、“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鬥紙牌、打麻將、打十胡。

  娛樂中佐以鮮果、糖果、乾果雜拌兒、溫樸、炒紅果、蜜餞海棠等,邊吃邊玩 ,盡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遍天銀花鏽,闔街硝煙濃”。 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

  禮成後,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莊嚴時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一一引進“壓歲錢”。

  最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

  在百十個餃子裡,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東北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

  滿族的春節

  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不同,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不同”,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

  春節: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瀋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賞賜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互相贈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後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門神約分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今瀋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杆,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於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稱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賀新春,謂之“拜年”。

  吃餃子叫"揣元寶" 滿族春節擷趣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於全國各地滿族地區。

貴州高坡苗人的洞葬奇俗

  相傳,貴州高坡一帶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黃河流域,神農氏是他們的老祖宗,由於歷史上戰爭的原因,苗家祖先被迫遷徙到南方大山之中,他們時時刻刻都夢想重返故鄉。距今大約六百年,苗族的首領‘香駱’對苗民十分愛撫關心,深得苗民的崇敬,‘香駱’逝世後,子孫們將他的棺木放進一天然洞穴中,以便祭掃和瞻仰,同時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扶樞還鄉,重歸故里。從此以後,凡親人過世,就沿襲這種喪葬辦法,久而久之,形成了洞葬習俗。

  文史專家在貴州省黔南考察時發現,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勻、荔波、龍里、惠水、獨山、福泉等地的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著兩千多年前的“洞葬”、“火葬”習俗。據文史專家考察,目前在都勻基場、惠水擺金、平塘谷硐等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至今仍保留著“火葬”習俗。當親人去世後,家人邀請親朋好友舉行祭祀儀式,之後將逝者抬到距村寨較遠的山坡上,舉行隆重的“火葬”儀式。

  洞葬是一種古老的葬禮形式,各個民族洞葬的方式也不同。苗族將死者裝入棺木,抬入一個大洞穴裡,按照家族及輩分排列,頭朝南,放在峭壁上,以後整個苗寨或一個地域的亡者,都被抬入這個洞穴。在荔波縣的一些民族村寨,親人去世後,兒子將與牛搏鬥,當眾將牛殺死,作為祭祀品或用來招待客人。之後將逝者裝入棺木,抬到距村寨較遠的山洞中安放。在都勻市,專家發現一處苗葬洞穴,內藏苗族棺木達1000多具。這個洞穴海拔約1400米,其周圍生活著3000多人,均為苗族。據專家初步推斷,這個洞葬墓穴大約形成於元代。

  從歷史上看,高坡的苗族祖先確實系從北方遷徒而來,這一說法也似乎吻合了苗族遷徒的歷史,因而也很容易為人們所認可和理解。由此可知高坡洞葬分佈廣泛,看來曾經十分盛行這種喪葬。許多洞葬遺址確實差不多已被人遺忘,有些也已自然毀壞。至今人們認為儲存完整的洞葬有兩處,一處是甲定洞葬,一處是杉坪洞葬,其實不然,果裡村的洞葬就更加完整、宏大而神奇等等。杉坪村的洞葬,實際上是遺址完整,而洞內的棺木已朽爛不能辨認,只能算是比較完整。其實還有果裡村的洞葬,上午村洞葬,克里村的洞葬,五寨村洞葬等等。還有不少連當地村民也不知道的洞葬,因為有的洞葬已經隔了好幾代人了,後來的家族已忘了自家或自己村的洞葬遺址。


僧、尼、道共居一山修行 承德豐寧白雲古景區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黑山嘴鎮黑山村南側。承豐公路從景區東側穿過。距承德市區130公里。山嶽型自然風景旅遊區。據史料和殘留碑文推斷,開闢於明代中期,十六世紀中葉。   總面積10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4平方公里,是一處集峽谷、洞穴、古蹟、奇峰、怪石、植被於一體的綜合景觀。山中有白雲洞、八寶洞、哈哈洞三大洞 ...

吉林民間皮藝藝人王懷民 皮塑美猴王香港拿金獎(圖)

  吉林民間皮藝藝人王懷民 皮塑美猴王香港拿金獎字號: 大 中 小 2012-12-13 9:08:00 ...

賓與紹興香糕的故事

  紹興香糕是浙江名點,它的歷史十分悠久。   傳說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著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於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鬆糕,天亮後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以此來養活自己和瞎眼的母親。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於杭州有春節登山的習慣,以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 ...

金江聖母三姐妹的傳說

  相傳,金沙江龍王的三個女兒,到蒼山洱海間遊玩。她們來到鳳儀縣蓮花山下時,山下正值鬧旱災。大姐叫兩個妹妹先回龍宮,獨自留下為百姓解決引水問題。大女兒化作一老婦人,深入田野、村寨檢視旱情,見到處無水栽秧,連人畜飲水都感困難;村民們吃的是稗子飯。於是,她在蓮花山腳化出一股水桶粗的清泉,讓山下的壩子栽下了秧,永不 ...

千佛石窟

  千佛洞石窟介紹:   千佛洞石窟位於韓城老城西50公里的林源鄉龍鳳山上,依山坐西北向東南,洞口在距地面約10米高的石崖上。   窟內雕刻釋加牟尼、阿難、迦徵、文殊、普賢、十八羅漢等佛像。兩側壁上刻有浮雕小佛460尊。大佛多殘缺,或斷頭、或缺臂,無一完整。小佛有少數殘缺。窟內有紅砂石碑一通,為開化寺下院龍鳳 ...

苗寨的穴居部落

  在貴州省紫雲縣,有著據說是“人類最後的穴居部落”的中洞苗寨,裡面住著王、吳、梁、羅4姓苗族,19戶人家、100多口人,至今仍過著刀耕火種半原始的生活。這是一個佈滿化石的洞廳。在洞口外,只聽裡面讀書、說話、做工、雞鳴豬叫和鍋碗瓢盆一片嗡嗡聲迴響交錯,一進洞,回聲消失,各種聲音清晰可辨。據說,這一聲學現象與洞 ...

水簾仙境:衡山水簾

  在湖南衡山紫蓋峰下,有著被譽為南嶽“四絕”之一的衡山水簾洞,原來也稱朱陵洞。水簾自高崖怡然落下,飄飄灑灑,柔若無骨,濺落之聲卻轟轟烈烈。瀑布噴出的水花兒,與天上壓下來的霧氣融成溼漉漉的柔風,撲面拂繞,令人心曠神怡。衡山水簾洞除了擁有如仙境般的美景外,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洞周多古代題刻,有唐代李商隱書“南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