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的意思是隨波逐流。
釋義: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為人要和順, 善於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但又不能無原則地隨波逐流。
出處:《禮記,中庸》。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意思: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為人要和順,善於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但又不能無原則地隨波逐流;
“和而不流”是一種人生境界,它不求轟轟烈烈,只求質樸本真;“和而不流”是一種價值取向,它不求耀眼的光環,只求人格的尊嚴,要做到“和而不流”,首先就要自強。
在儒家思想中,“和”主要是指人際關係的和睦、和諧。而在今天看來,“和”所涵蓋的範圍更廣泛了,不僅包括人與人的關係,而且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是指世間萬物相附相生、相互依存的一種狀態,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存在的基本方式。和”不等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3、安不忘危,盛必慮衰。——班固
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5、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5、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易經》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和而不流”出自《禮記·中庸》中“君子和而不流”。“和”主要是指人際關係的和睦、和諧。按照“和”的原則做事,還要強調“不流”,即不隨大流,跟風跑,人云亦云。“不流”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不盲從他人,堅持立場;二是行事正派、光明正大、坦坦蕩蕩;三是淡泊處世,甘於奉獻。意思是說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為人要和順,善 ...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的意思:君子安詳坦然而不驕矜凌人,小人驕矜凌人而不安詳坦然。小人雖然志得意滿、心高氣盛,卻對自我並無充分的認知和肯定,故很難做到平和坦蕩。
由於君子和小人內在的心靈、思想和修養不同,誠於中,形於外,自然他們表現於外的風格也不相同。君子秉持公道,心無偏私,故能安然坦蕩;君子 ...
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的意思是: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2、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是君子和小人的對比。君子寬宏大量,胸襟開闊,光明磊落,雖然舒泰自如,但是絕不驕傲。小人雖然表面驕傲,但是內心是自卑的,所以心境就不泰然了。
3 ...
基礎釋義:當上級對下級和藹可親的時候,他的下屬不會因此沒了分寸,仍然嚴守規矩;當上級對下級嚴厲的時候,他的下屬不會因此感到不滿而背離上級的看法。
不同語境釋義:
1、作為要求上級的規範而使用的時候,此時該句話主要被當作一種目標,一種上級應該努力達到的狀態;
2、作為一種評價而使用的時候,主要表 ...
1、意思: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
2、原文:《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 ...
1、“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意思是: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
2、本句出自蘇軾的《留侯論》
開頭一段是立論,提出能忍、不能忍這個命題。“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是泛言,舉凡忠勇、堅毅等等超乎常人的節操,全都包括在內。以下則扣住《留侯論》本題, ...
1、意思是自然的規律是有利於物,而無害於物。做為人來說,補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2、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是說,自然的規律是有利於物,而無害於物:聖人的法則是為施捨,而不爭奪失之道利而不害,這句話好懂,正如老子說過的萬物作焉而不辭,那不就是不阻斷萬物的繁殖生長?不就是利而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