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出自於哪裡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的意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該句出自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創作的《養生主》。這是一篇談養生之道的文章,論述以“無己”順應自然,藏鋒慎用,警惕地在夾縫中求自在寬綽,避免被殘酷專制統治毀滅;強調“不失己”,保全本性,提高精神境界,延續精神生命。

  全文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至“可以盡年”,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緣督以為經”,即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

  第二部分至“得養生焉”,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

  餘下為第三部分,進一步說明聖人不凝滯於事物,與世推移,以遊其心,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的生活態度。這就是文惠君基本理解到的東西。但是,莊子想要表達的可不止這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出自於哪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出自於《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現今通行的《莊子》一書,是晉代郭象的注本,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意思

  1、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意思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

  2、《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3、譯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是要失敗的。已經知道了這個事實還要為之,失敗是確定無疑的了。做好事不去追求名利,做壞事不去觸犯刑法,把順著自然規律去做,做為處事的法則,就可以保護生命,保全天性,可以養護精神,享盡天倫。


出自

  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原句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 而已矣!”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莊子信奉個人無為,也就是不要有過多的追求,顯然是不支援奮鬥和學習不倦的; 他認為學習獲得了太多的知識不僅不是 ...

真空萬物一理什麼意思

  意思: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每個道理都有可比之處,出自《道德經》。《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 ...

天子不得諸侯不得

  這句話出自劉向的《新序.節士》。   不得而臣相當於不得而臣之,意思是不得使之為臣;不得而友相當於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能和他作朋友。在這句話中,臣、友,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種用法。意思是天子不能使他為臣,諸侯不能使他為友。 ...

德不孤必出自哪裡

  弟子問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鄰。"所謂“德”,這裡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會感到孤單;就是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就是不會感到孤單;就是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有仁德修養的人,就會有至高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說的 ...

施比受更福這句話出自哪裡

  此句出自《使徒行傳》中20章35節。   《使徒行傳》是《聖經》新約的一卷書,本卷書共28章。記載了耶穌基督復活、向門徒顯現、昇天後,他的使徒們傳道、殉教的事蹟等。   從最早的時期開始,聖經學者已將《使徒行傳》視為《聖經》的正典。書中的部分內容可在若干現存希臘文《聖經》最古的紙莎草紙抄本中找到,特別值得 ...

青取之出自哪裡

  青出於藍又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出自荀子·勸學篇。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叫荀況,著有荀子三十二篇後六篇或系門人弟子所記。其中勸學是較為著名的一篇。內有這樣一段話: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意思是說:青色是用藍色調成的,但比起藍色來卻更悅目;冰是水凝結而成的,但比水要冷。這 ...

不戰屈人之兵出自什麼時期

  不戰而屈人之兵,出自《孫子兵法·謀攻》,原意為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鬥能力,從而使己方達到完勝的目的。現多指不透過雙方軍隊的兵刃的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   意思是:不透過雙方軍隊兵刃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孫子兵法》的核心之一。戰爭本身是損人傷己的事,軍事威脅、經濟手段等都更有利於本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