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心用周作人文章裡的一句話可以概括為:“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
《喝茶》這篇散文,雖然主要寫他自己對喝茶的認識和體會,並向人們展示了他的情趣,卻也細緻生動地記述了一些關於喝茶的地方風習,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本文中心用周作人文章裡的一句話可以概括為:“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
《喝茶》這篇散文,雖然主要寫他自己對喝茶的認識和體會,並向人們展示了他的情趣,卻也細緻生動地記述了一些關於喝茶的地方風習,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周作人
周作人是魯迅先生的弟弟,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曾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有建樹。戰爭開始後,北大內遷,他因個人和家庭原因留在北平,又因生計的需要和他的家庭與日本的密切關係,他模糊了抗戰立場與是非觀念,認為與日本合作也是愛國救民之道,思想上與華北偽政權的漢奸們開始接近。1938年2月,他結束“隱居”生活,出席了日本《每日新聞》社召開的“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向日偽送去“秋波”,一時間在社會上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後來又風傳其將出任華北偽政府教育督辦,引起了重慶方面的高度注意。天津抗團因此接受了制裁周作人的任務。
1938年12月底,“抗日殺奸團”派李如鵬到達北京大學。他對抗團“燕京小組”範旭說:“我從上峰那裡帶來一個命令,你們學院有一位教授,是中國教育界的領袖人物之一,對民眾有深刻的影響,他已經同意去日本傀儡政府那裡任教育督辦,這種舉動影響深遠,因為人們對他很尊敬,相信他的判斷力,像他這樣的人決定同敵人合作,是比不管多少日本的宣傳危害更大的,必須在他公開宣佈他的意圖之前就把他除掉。”這就是針對準備落水的作家周作人的刺殺行動。
這次行動,本來一切順利,抗團人員李如鵬、趙爾仁與範旭在北平抗團成員鄭統萬(偽滿“總理”鄭孝胥之侄)家裡拿到運來的手槍,於1939年元旦上午到北平西城八道灣周作人家,聲稱是天津中日中學的學生,為留日事前來求見,順利進屋。趙爾仁留在門外望風。當時周作人正在與來客北大教授沈啟無談話,站起來接過介紹信,範旭對李如鵬說:“這就是周先生。”李隨即掏出手槍對周的腹部開了一槍,周“哎呀”一聲倒地,沈啟無嚇得站起來不知所措,李如鵬怕他反擊,又對沈他開了一槍,打中肩部。兩人逃出。但周家僕人湧來抓住了李如鵬按在地上,範旭急呼“九哥快來!”趙爾仁趕來連開數槍驅散了僕人,三人才得以逃回。
但周作人確實命大,他中的那一槍打在了肚臍旁的毛衣紐扣上,因手槍太小,子彈力不大,竟打飛了,而沈啟無肩上中的一槍也無大礙,居然沒有當即去醫院,還在周家待了一會兒。抗團的這個失誤使這次行動功敗垂成,不僅如此,周作人受此一嚇,反而認為他對重慶方面已無退路,生命時刻受威脅,索性投靠了日本,以求得庇護。
1、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壽,又名周奎綬,後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獨應等,浙江紹興人。
2、周作人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