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周作人的簡介以及他和魯迅的關係

周作人的簡介以及他和魯迅的關係

  周作人,男,浙江紹興人,生於1885年1月16日,死於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等。他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他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系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客座教授。“五四運動”之後,與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林語堂、孫伏園等創辦《語絲》週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

  周作人是魯迅的二弟,兩人同父同母,且

周作人簡介

  1、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壽,又名周奎綬,後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獨應等,浙江紹興人。

  2、周作人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魯迅與周作人為何失和

  參考如下:

  1、兩人都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周作人和魯迅的關係是複雜的,不僅僅因為他們是親兄弟;

  2、在差不多四十歲的時候反目絕交,也因為他們在文學領域各有傑出成就,也因為他們政治上的不同主張和遭遇;

  3、兩人先後回國後,都一邊教書一邊寫作,後來還都去了北大,兩人當時居住在北京的八道灣衚衕;

  4、在1923年7月,兩人關係失和,魯迅搬出去居住,後來甚至不僅發生罵戰還大打出手。兩人在參加社會活動、支援進步學生上,還是一如既往的;

  5、魯迅於1936年去世,之後的影響和評價越來越高,被稱為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思想解放的先驅等;

  6、而周作人因為在日本侵華時親日,之後又為汪偽政府服務,所以後來揹負的是漢奸的身份,世俗評價不高,但文學領域有評價他是超過魯迅的。


魯迅當時為什麼與兄弟反目

  魯迅當時與周作人兄弟反目原因眾說紛紜,學術界有三種觀點,具體如下,   1、第一種說法經濟說,認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錢過於大手大腳,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後使得兄弟產生罅隙,   2、第二種說法認為是魯迅與信子有私情,導致周氏兄弟不和。   3、第三種說法則認為是周家眾人對信子的不滿,導致兄弟關係的 ...

因被軍統暗殺被迫做漢奸

  周作人   周作人是魯迅先生的弟弟,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曾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有建樹。戰爭開始後,北大內遷,他因個人和家庭原因留在北平,又因生計的需要和他的家庭與日本的密切關係,他模糊了抗戰立場與是非觀念,認為與日本合作也是愛國救民之道,思想上與華北偽政權的漢奸們開始接近。1938年2月,他結束“隱居” ...

的名人名言

  我只希望,祈禱,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   讀思想的書如聽訟,要讀者去判分事理的曲直;讀文藝的書如喝酒,要讀者去辨別味道的清濁。   煮豆微撒以鹽而給人吃之,豈必要索厚償,來生以百豆報我,但只願有此微末情分,相見時好生看待,不至倀倀來去耳! ...

的語錄

  讀思想的書如聽訟,要讀者去判分事理的曲直;讀文藝的書如喝酒,要讀者去辨別味道的清濁。   煮豆微撒以鹽而給人吃之,豈必要索厚償,來生以百豆報我,但只願有此微末情分,相見時好生看待,不至倀倀來去耳!   我只希望,祈禱,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 ...

歷史上給以什麼樣的評價

  周作人(生於1885年1月16日,逝世於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獨應等。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

韓信是哪個朝代的簡介一下

  韓信是西漢人。   韓信:漢族,淮陰人,生於公元前231年,卒於公元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曾評價說,“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

談酒鑑賞

  周作人《談酒》鑑賞,大人家飲酒多用酒盅,以表示其斯文,實在是不對的,正當的喝法是用一種酒碗,淺而大,底有高足,可以說是古已有之的香賓杯,平常起碼總是兩碗,合一串筒,價值似是六文一碗,串筒略如倒寫的凸字,上下部如一與三之比,以洋鐵為之,無蓋無嘴,可倒而不可篩,據好酒家說酒以倒為正宗,篩出來的不大好吃,唯酒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