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敬佩之情以此紀念魯迅。
周曄1926年5月生於西門,浙江紹興人,魯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蘊華的大女兒,是魯迅先生的侄女。《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透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
周曄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1926年5月出生,浙江紹興人。魯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蘊如的大女兒,魯迅先生的侄女。代表作《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魯迅故家的敗落》。周曄生於西門,魯迅逝世時,她才10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伯父的文章,寫於魯迅逝世九週年(1945年),被編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往事的第一課,第38課和人教版語文第11冊的第18課。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曄執筆,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
周曄是魯迅侄女、周建人女兒,不是魯迅的孫女。
周曄,女,生於1926年5月,於1984年1月去世,浙江紹興人。魯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和王蘊如的大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曄生於上海,魯迅逝世時,她僅有十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伯父的文章,寫於魯迅逝世九週年,即1945年,自建國後一直選入小學語文課本。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曄執筆,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周曄還獨立撰寫過《伯父的最後歲月魯迅在上海》一書。
兩人是兄弟關係。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 ...
魯迅是浙江紹興人,生於1881年9月25日,卒於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他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 ...
1、《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同年12月《小說月刊》第13卷12號,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2、這篇小說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
3、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 ...
1、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表現了魯迅:它體現了魯迅怎樣的人情練達。
2、魯迅歡喜吃硬的跟油炸的。就是吃飯也歡喜吃硬飯。表現了魯迅:他從不在意用什麼精緻的東西,簡單隨意的生活也隱隱透露著魯迅剛毅倔強的個性。
3、描寫特別生動具體的是魯迅在寓所接待並宴請馮雪峰的場面。表現了魯迅:詼諧風趣,自然隨和 ...
不是五件事兒,是四件:
1、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
說明:魯迅先生的人情練達。
2、魯迅“歡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飯也歡喜吃硬飯。
說明:魯迅先生簡單隨意的生活也,剛毅倔強的個性。
3、描寫特別生動具體的是魯迅在寓所接待並宴請馮雪峰的場面
說明:魯迅先生詼諧風趣,自然隨和,對於 ...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 ...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而忽而這些都空虛了,但有時故意地填以沒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
希望是什麼?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
假使一個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