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周郎顧曲的典故出處

周郎顧曲的典故出處

  《三國志》,作者陳壽,字承祚,生於公元233年,卒於297年,生於蜀國,蜀亡歸晉,為西晉史學家。所著《魏書》、《吳書》、《蜀書》合稱《三國志》,名列國學二十四史之一的斷代史。《三國志》用筆簡墨嚴謹,少有冗言,也因過簡後為南宋裴松之加註,是以為《裴注三國志》。正是在這個用筆簡約的《三國志》裡,陳壽卻給我們留下了除英雄爭戰指點江山外的別般風情。陳壽處身西晉,晉承曹魏一脈,吳蜀是為對立敵方,但在三國志提及周瑜時,卻不惜多處稱頌。論到周瑜才幹時,陳壽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

【三國·周瑜】“周郎顧曲”,完美的“美周郎”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軍事家,任東吳三軍大都督,人稱“美周郎”。

  周瑜自幼與孫堅之子孫策交好。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 民間流傳名句:曲有誤,周郎顧。24歲娶小喬為妻有兩子一女。周瑜多謀善斷,性度恢廓,忠君愛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後圖 進中原,不幸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於巴丘(今湖南省岳陽市),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的完美

  翻開正史,可以發現本傳中的周瑜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英雄應為“聰明秀出為之英,膽略過人為之雄”(劉劭《人物誌》),再加上一條道德高尚。周瑜除了符合上面說的三點外,從另一個角度說他的完美,可說他是一個有德;有才;又有風度和朝氣的人。

  先說德:他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性度恢弘,眾將誠服。

  次說才:他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赤壁又力挽狂 瀾立下頭功;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豐功偉績不去多提,單說當時人對他的評價,他的文武全才在時人眼中已萬眾矚目了。“英雋異才”;“王佐之才”; “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這些就是時人對周瑜才智的評價,而且說這些話的都是當時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認沒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說風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將,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誤,周郎顧”的歌謠流傳,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個風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麼心馳神往了。

  最後說說他的朝氣,周瑜不僅具德,才,風度,他又獨具一種朝 氣,一種銳意進取自信豪邁的英霸之氣。對自己人他是謙遜有禮的,但對敵人和挑戰他又表現出蔑視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在劉備和周瑜在赤壁戰前相會時,當劉備 說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尋死爾”的回答是多麼有氣勢,而劉備的拖延在後相比又是多麼的猥瑣。周瑜的謀略也無不透出這種先發制人,銳意果敢的 氣質,這就是最令人羨慕的“英才天縱”了。但周瑜的豪邁和關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質區別,因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謀劃基礎上的,非比關羽之流無謂的 狂傲換來的只是身敗名裂,正因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這種氣質和孫策相象,但孫策又是輕佻和嗜殺的,周瑜卻是從容嫻雅的,就象有人說的他的氣質是孫策和諸 葛亮的結合,在周瑜身上剛和柔就這麼恰到好處的結合了。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讚歎 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他稱不上完美又有誰能稱得上呢?用一句話形容周瑜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可謂人如 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

曲有誤周郎顧什麼意思

  “曲有誤周郎顧”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意思是,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點兒錯誤,也一定瞞不過他的耳朵。每當發現錯誤,他就要向演奏者相顧,微微一笑,提醒撫琴者,錯音了。因此有兩句歌謠道:“曲有誤,周郎顧。”

  《如懿傳》中,白蕊姬第一次出場就敢在眾多樂姬中,特意彈錯音,與皇上眉目傳情。得到一句“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的評價,這也彷彿是白蕊姬這一生的寫照。

  所以臨終之時,她只能欺騙自己:我沒有報錯仇。曲有誤,周郎顧。初見皇上的這句話一語成讖。最後只能感慨“這多年過去了,終究是彈了一曲錯曲”。“皇后娘娘,我這樣打扮。好看嗎?”“好看。”——這是白蕊姬和如懿最後的對話,只有如懿理解了白蕊姬的痛苦與掙扎。


欲得原文

  1、欲得周郎顧原文: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2、譯文: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絃。   3、註釋:聽箏:彈奏箏曲。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裡當是指絃軸之細而精美。柱:定弦調音的短軸。素手:指彈 ...

喝西北風的典故出處

  1、喝西北風原作“吸風”。指道家所宣揚的一種境界,即不食人間煙火,只靠呼吸空氣生存。指沒有東西吃,空著肚子過日子。出自《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唐朝·枉簷《遊邊》:“邊雲四顧濃,飢馬嗅枯叢。萬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風。”如“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這一毛不拔, ...

兵精糧多典故出處介紹

  1、兵精糧多出自《三國志·先主傳》注引《江表傳》。故事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荊州之戰期間,所涉及的人物有三個,分別是劉備、魯肅和諸葛亮。   2、原文如下:   孫權遣魯肅吊劉表二子,並令與備相結。肅未至而曹公已濟漢津。肅故進前,與備相遇於當陽。因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 ...

並日而食典故出處介紹

  1、出自《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並日而食。”   2、並日而食,漢語成語。意思是為不能天天得食,兩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糧食。形容生活窮困。出自《禮記·儒行》。   3、作謂語;形容十分貧窮。 ...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才氣的典故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的典故: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見胸無大志的好友許汜來拜訪,問他有什麼事情。許汜說只想謀求田地,購置房產,陳登只是簡單招待許汜,讓許汜睡下床。幾年後,許汜在荊州牧劉表手下任職,同劉備談起此事,劉備說:“要是我就會讓許汜睡地上。” ...

東風不與便

  1、原文: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翻譯: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

妙計安天下

  1、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下句是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   2、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周瑜為了孫權的江山和地盤,可以說是費盡心思,然而周瑜之計,早就被諸葛亮看穿,在劉備前往荊州之時,便派了常勝將軍趙雲為伴,我們都知道,趙雲曾經七出七進,勇猛無敵休說江東,就算是整個天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