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有以下角色:我、祖父、小團圓媳婦、老胡家 、二伯、拉磨的鄰居,磨官馮歪嘴子、王大姐。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透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講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她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有以下角色:我、祖父、小團圓媳婦、老胡家 、二伯、拉磨的鄰居,磨官馮歪嘴子、王大姐。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透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講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她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主要事件如下。
1、那是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著一個“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動物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熱鬧,沒有人出來加以整治。有的說應該拆牆,有的說應該種樹,但沒有一個人說要填平的,儘管填坑並不難,可卻沒一個願意。
2、又到了小城舉行盛舉的日子,人們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燈的、看野臺子戲的、看廟會的,異常熱鬧。
3、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個慈祥、溫和的老人,家裡面只有祖父最關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門裡門外,我寸步不離他,他常教我讀詩,帶我到後花園遊玩,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著我,我走得動了,祖父就拉著我,祖孫倆相依相伴,有著無窮的快樂。
4、我們有幾家鄰居,西邊的一間破草房租給一家餵豬的;還有一間草房租給一家開粉坊的,他們常常一邊曬粉、一邊唱歌,過著很快樂的生活;廂房裡還住著個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裡還住著個趕大車的胡家。胡家養了個小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她,左鄰右舍也支援胡家的行為,都說應該打。胡家就越打越兇,時間也越打越長,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洗澡時,很多人來看熱鬧,只見她被滾燙的水燙了三次,幾天後終於死去了。
5、人們都管拉磨的那個鄰居叫“馮歪嘴子”,他不但會拉磨,還會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買年糕,看到裡面炕上躺著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孩,原來馮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馮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鄰人們的羨慕和嫉妒,大家都說王大姐壞,謠言層出不窮,馮歪嘴子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過了兩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難產死去,馮歪嘴子常常含著眼淚,但他看到大兒子已會拉驢飲水,小兒子也會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絕望。在兒子身上,他看到了活著的希望。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1940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說共分7章,前有序後有尾聲,著名文學巨匠茅盾作序。本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
1、主要內容:《呼蘭河傳》共七章,第一、二章對呼蘭河城風情的描繪,第三、四章是“我”童年的回憶,展現“我”在呼蘭河城度過的童年時光。第五、六、七章則是由景物轉到人物,寫出了團圓媳婦、馮歪嘴子、有二伯等一系列悲慘的故事。
2、《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童年生活為線索,把孤獨的童話故事串起來,形象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從而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難。
3、《呼蘭河傳》主題思想:小城故事——國民靈魂的挽唱。《呼蘭河傳》,敘述以“呼蘭河”為中心場景的鄉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國”鄉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即20世紀10年代中葉前後小鎮民眾的生態與心態,是一曲國民靈魂改造的挽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