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三亞獨特的飲食習慣
品味三亞獨特的飲食習慣
外出旅遊除了能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和各種名勝古蹟,更能體會到當地的特色民風民俗,同時也可以在當地品嚐到當地的特色美食。在旅遊途中品嚐各地特色小吃不僅能豐富你的旅行,你也能讓你在回去的時候感到不虛此行。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三亞文化中特色的飲食文化吧。
三亞作為知名的海濱旅遊城市,早已蜚聲海內外,而面對蜂擁而至的遊客,三亞卻顯得捉襟見肘、應付不暇,這一問題在旅遊六大要素中“吃”的各種活動內容及形式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放眼所及,在三亞的大街小巷鮮有幾家地道的本地菜館,悉數那些記憶中真正屬於“三亞味道”的本土化美食,真的寥寥無幾。各大攻略、遊記、論壇上推薦的本地美食,除了海鮮之外鮮有其他。
為了迎合遊客複雜多變的口味需求,紛紛引進外來的川菜、湘菜、東北菜,經營者也大多是四川、湖南、東北人而非三亞本地人,短時間內的確滿足了遊客的口腹之慾,獲取了較高的經濟收益,但從長期來看,這種盲目的追求多雜全的飲食供應,極大的破壞了三亞本土飲食的吸引力。
同時,大量外來口味的引入,逐漸更替了三亞本地人習慣的口味,直接導致三亞飲食旅遊資源的破壞,使得三亞原汁原味的特色烹調手法甚至面臨後繼無人而失傳的風險。
海南人普遍存在一種“小富即安”的心理,常常看到的現象是祖孫三代人在同一間餐館裡耐心經營,即使每天慕名而來用餐的人絡繹不絕,也從未有過品牌化經營的理念,哪怕是開設連鎖店或擴充店面都極少論及。
這樣的小店通常在民間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普遍存在用餐環境惡劣、檔次不高、服務不到位的通病,因此常常被旅遊者戲稱為“蒼蠅館”。同時,小店不太會遷就客人的口味,他們對自己的烹飪手法有自己的堅持更加不會花費心思去研究來店消費的客人的型別、消費特點等。
飲食文化:獨特的湖北飲食習慣與習俗
湖北文化那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所建立起來的,優秀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湖北獨特的飲食習慣與習俗,三面環山,中部處在“魚米之鄉”江漢平原,使得湖北不僅有山珍,也有海味。同時保留我們最基本農業生產。
楚人飲食之原料,為楚地所產,它的特色和水平,與楚地物產資源特色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一致。楚人飲食文化最鮮明地體現了魚米之鄉的特色,其主要特點是:
稻為主食
京山屈家嶺、江陵毛家山、澧縣夢溪鎮古文化遺址出土的大量稻穀殼、稻穀表明,早在距今800到4600年前,荊楚大地就聚居著以種水稻為主的氏族部落。他們除主食稻米和雜糧外,千百年間,隨著生產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食品製作也走向多樣化、精細化,如米粉、米粑、餈粑、年糕、湯元、粽子等。
嗜好魚肉
考古發掘曾發現大量的動物遺骸和栩栩如生的雞羊魚等動物陶型。這表明楚地先民在距今數千年前,就飼養豬狗雞羊,捕撈魚蚌。平原河谷地區除禽畜外,以魚類為重要營養品。山區、平原、丘陵,都吃豬牛羊肉和野味。至今,在荊楚大地婚喪喜慶節日宴席中,也是“無魚不成席”。荊楚魚米鄉,魚的製作和吃法十分豐繁,令人眼花繚亂。乾魚臘肉是楚地冬臘月的一道風景線。
蔬食多樣
楚地民眾食用蔬菜瓜果,可概括為鮮、泡、醃、幹四字。泡菜歷史悠久,常年常月可做,古往今來在荊楚大地十分普遍。每到秋天,分類裝菜,也有辣椒蘿蔔醃在一起的,裝好菜,放些鹽,壓結實,而後放幾個圓滾滾的石頭菜石頭,上加木蓋,糊泥密封,吃時開缸,滿屋溢香。取出酸辣菜放在吊鍋上煮,加上季節性的鮮菜如黃瓜、莧菜、扁豆、蘿蔔等。
醬腐乳,吊鍋煮鹹菜合鮮菜。無論是泡是醃,風味特殊,酸辣鮮脆,清香可口,開胃下飯。曬乾菜也是楚地一道風景。蘿蔔、白菜、芥菜、薺菜、辣椒、茄子、豇豆、四季豆、土豆、扁豆、刀豆、椿苗、金針、竹筍、馬齒莧、紅苕稈和葉以及薇菜等等,均可曬乾。以備不時之需。
湯品繁多
楚地人愛湯與這一地區的氣象、水土、氣候及其他條件有關。人們愛煨湯:逢年過節要煨湯;生日喜慶要煨湯;貴客臨門要煨湯;婦女“坐月子”要煨湯;病人病後補身子要煨湯。煨湯品種繁多,有排骨湯、雞湯、牛、羊肉湯。最為珍貴的是甲魚湯、八卦湯。總之魚、肉、菜、果、野味、山珍海味都是良好的煨湯原科。
一般家庭最喜愛的是排骨煨藕湯。湯的製作多種多樣,有煮有熬,有煨有燉。家庭煨湯多用“砂鍋罐子”。煨湯講火候,猛火燒開,文火細煨,即人們常說的“大火煮粥,小火煨湯”湯汁油而不膩,湯料爛而不糊。湯是開胃妙飲,能促進血液迴圈。寒冬,以湯驅寒;炎夏,以湯開胃,可以補充身體需要的鹽分、水分和營養。
好酒多茶
楚地港河湖汊甚多,人們種田做漁業,適當飲酒,可以驅寒祛溼,自古相沿成習。楚地糧產豐富,自古有飲燒酒之習。至今仍喜飲用糯米酒。這糯米酒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叫“水老古”;有的叫“雙料雙”;有的叫“洑子酒”;有的叫“甜酒”或“米酒”等等。
有資料說,湖北麻城東山老米酒叫“擺頭酒”。當今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大範圍的人喜愛老米酒,或許與江西填湖廣和湖廣填四川有關。
朝鮮族怪異、獨特的飲食習慣
朝鮮族也可稱為白衣民族,朝鮮族人民喜辣,口味比較重。他們的飲食文化不僅在中國顯得獨特,就是在全世界也可以說是一枝獨秀,同時也為朝鮮族文化添了一筆色彩。就連普通的米飯,朝鮮人民也能一鍋一次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這便可以看出它的獨特之處,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朝鮮族怪異、獨特的飲食習慣吧。
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或多層米飯。各種用大米麵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
朝鮮族常見的菜:八珍菜和醬木兒(大醬菜湯)。“八珍菜”是用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桔梗、蕨菜、蘑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煎製成的菜餚。大醬菜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興菜、海菜(帶)等以醬代鹽,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是入冬後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備菜餚。泡菜味道的好壞,也是主婦烹調手藝高低的標誌。朝鮮族菜餚食用後大都有一定的滋補和醫療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參芪補身湯”、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湯”、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湯等。
辣椒是做菜必需品:沒有辣椒不做菜,朝鮮族的每道菜都必須放辣椒,所以他們各個都愛吃辣椒。由於朝鮮族的影響整個延邊州都比較喜歡吃辣椒,到了秋天我們會看到很多人家的屋簷下面掛著很多很多辣椒,以備平時自己家做菜用。
打糕: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打糕的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並稱引絕餅已稱為傳統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
冷麵:朝鮮族傳統食品之一。朝鮮族人不僅在炎熱的夏天愛吃冷麵,即使在寒冬臘月裡也喜歡坐在炕頭吃冷麵。特別是每年到農曆正月初四中午,朝鮮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麵的習俗。據民間傳說這一天吃麵條,可以“長命百歲”,故冷麵也稱做“長壽麵”。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鮮族的風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聰,此酒並非特製,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與狗肉醬湯: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可是朝鮮族在三伏天卻有宰狗吃狗熱湯的習俗。這種醬湯別有風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醬湯可大補。朝鮮族大多數人愛吃狗肉。然而在節日,或辦紅白喜事時是絕對不準吃狗肉的。這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禮節。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五穀飯:朝鮮族吃五穀飯由來已久。每逢正月十五,農民用江米、大黃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穀飯吃。還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種,便表示哪種糧食這一年能獲豐收。這種風俗,至今還在民間流傳。
米酒:朝鮮族愛喝米酒。米酒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來訪,主人總要端上來一碗自家釀製的米酒。這種酒比黃酒的色稍白一點,而且還略帶甜味。這種米酒後勁十足。長輩一起喝酒時,要把頭移到旁邊去喝,切不可面對著長輩舉杯飲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辣白菜: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來後,他們就開始製作辣白菜了。此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家家都要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因為要持續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膩解酒、助消化、增食慾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歡迎,成了朝鮮族日常飲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品味不一樣的昆明飲食習慣
昆明市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古城之一,可見昆明文化的歷史悠久。因地域差異我國各地的飲食習慣都不盡相同,各具特色。昆明的飲食文化是昆明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昆明菜中值得一提的事昆明的山珍,令人百吃不厭。昆明菜的特點是偏鹹偏辣,吃完可讓你回味一番。那麼,一起來品味不一樣的昆明飲食習慣吧。
昆明漢族的傳統飲食滇味 ...
維吾爾族風俗習慣飲食習慣
維吾爾族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人種和語言屬於土耳其民族系統,人口約六百五十萬人分佈於新疆全境的城市和鄉村中。
維吾爾族的祖先是騎馬遊牧民族。漢代時,匈奴在亞洲部高原上十分活躍。後來,阿爾泰語族的遊牧帝國與匈奴的抗爭連年不斷,唐天寶三年在突厥的北方過著遊牧生活的鐵勒部族的一支回紇(即維吾爾族)取代東 ...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
提起德國美食,不能不提起德國香腸,德國人喜歡肉食,尤其喜歡吃香腸。他們製作的香腸有1500種以上,許多種類風行世界,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 ...
法國人的飲食習慣
在飲食起居方面,法國人也是每日三餐:早上起床後進早餐,中午12時至13時為午餐時間,晚餐則一般在20時左右。午餐和晚餐為正餐。
法國人和中國人一樣,也十分講究飲食文化。初到法國並有機會到法國人家裡作客的人一定會注意到,法國人花在餐桌上的時間-尤其在週末或節假日期間-非常之多,一頓飯常常要吃上幾個小時。 ...
飲食習慣
食品主要有糌粑、酥油、肉和奶製品。
糌粑是青稞洗淨炒熟後,水磨推成的細粉。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奶油。喝茶是藏族的飲食習慣之一。茶是內地雅安、灌縣等地茶葉加工成伏茶、磚茶等遠銷藏區。
茶有清茶、奶茶、糌粑茶、酥油茶。壺中灌滿水後加適當茶,熬開煮沸的稱清茶,有些地方加適量的鹽。糌粑茶是以糌粑為主要 ...
瞧寧飲食習慣
按理來說,徐州屬於江蘇,離太湖、洪澤湖等魚米之鄉不遙遠,應該是以米飯為主食的。可是很奇怪,徐州繼承了與之相鄰的山東的飲食習慣,以麵食為主,米飯只不過作為點綴存在。
睢寧大概也如此。日常生活中,主食有三種選擇:一種類似於餅的東西、手擀麵和餃子,其中,又以麵餅為主流。其實,嚴格來講,這種東西雖然是面做的, ...
新縣飲食習慣
新縣人對吃菜比較講究,每日三餐無菜不食。且多以熟菜為主,偶有涼拌菜,也很進究,須加拌各種佐料、調料,使之色、香、味俱佳,方可入食。待客之餐,往往是菜餚滿桌。即使是貧寒之家,也要借錢拉債殷勤待客,待客除三餐之外,還要過“晌午”和過“晚上”,有湯類,有甜食。許多家庭主婦均是烹飪能手,能做出煎、炒、燴、燒、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