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歐洲國家的節日,比如義大利、英國、瑞典、法國、丹麥等。聖誕節發展是從十九世紀初到中葉,整個的美洲和歐洲都開始過聖誕節,同時還逐漸衍生出相對應的聖誕文化。
2、在美國,聖誕節和感恩節可以說是最受重視的兩個大節日了。從11月份開始,商家就開始藉助這兩個節日舉辦各種促銷活動,於是大家也都開始興奮起來,這種節日的氛圍和感覺會一直持續到元旦。在聖誕節的時候,美國大大小小的州都會推出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其中內華達州的聖誕列車和演出就非常精彩。
1、是歐洲國家的節日,比如義大利、英國、瑞典、法國、丹麥等。聖誕節發展是從十九世紀初到中葉,整個的美洲和歐洲都開始過聖誕節,同時還逐漸衍生出相對應的聖誕文化。
2、在美國,聖誕節和感恩節可以說是最受重視的兩個大節日了。從11月份開始,商家就開始藉助這兩個節日舉辦各種促銷活動,於是大家也都開始興奮起來,這種節日的氛圍和感覺會一直持續到元旦。在聖誕節的時候,美國大大小小的州都會推出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其中內華達州的聖誕列車和演出就非常精彩。
哪些國家過萬聖節
主要國家如下:荷蘭,英國,愛爾蘭,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等西方國家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地區。
11月1日放假1天,而波蘭的傳統是這一天不論多遠都要回家紀念先人。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羅埃西亞、奧地利、德國也有相似的風俗。
萬聖節來自於哪個國家
萬聖節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的新年節慶,該民族主要分佈在北歐,延伸到蘇格蘭南部,後來又隨歷史大發現遷徙到非洲和美洲。他們的子孫後代,他們的古城遺冢,遍佈在今天的愛爾蘭、不列顛、法國、西班牙、德國、奧地利、捷克、義大利、巴爾幹和土耳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是西方傳統節日。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現在,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於過“洋節”,到了萬聖節前夕,一些大型外資超市都會擺出專櫃賣萬聖節的玩具,小商販也會出售一些跟萬聖節相關的玩偶或模型,吸引了年輕人的眼光。
凱爾特人的薩溫節 在古凱爾特人的信仰裡,新的一年於11月1日開始,或稱薩溫節。正如比較短的白天象徵新一年的開始,日落亦象徵新一天的開始;所以每年收割的節日於10月31日晚上開始。
萬聖節代表的含義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 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萬聖節的習俗
1、敲門索取糖果:
萬聖節當晚是一年裡最“鬧鬼”的時候,當天晚上的習俗便是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穿著各式各樣的仿妖魔鬼怪的服飾挨家挨戶的敲門並大喊:"Trick or Treat!"(意為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禮物;要是不給糖的話,小孩子們就會進行各種惡作劇,比如把垃圾倒進你的家裡等等。
2、“咬蘋果”遊戲:
萬聖節的另一個習俗是最為流行的“咬蘋果”遊戲。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裡,然後讓參與者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3、佔撲遊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蒙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4、人鬼嘉年華會: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聖節晚上舉行巡遊,讓一群吸血鬼,殭屍,巫婆,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並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哪些國家過復活節
西歐國家:英國、法國、愛爾蘭、比利時、荷蘭、盧森堡。
中歐國家:瑞士、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列支敦斯登。
南歐國家: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耳他、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
北歐國家:冰島、挪威、丹麥、瑞典、芬蘭。
北美國家:加拿大、美國
南美國家:巴西、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秘魯、烏拉圭、巴拉圭、委內瑞拉、蘇利南、厄瓜多、玻璃維亞和蓋亞那
復活節出自哪個國家
復活節宗教起源在以色列,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甚至超過聖誕節,按《聖經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三天覆活,因而設立此節。
歷史學家根據《聖經》和先進以色列人逾越節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後月滿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就是《聖經》中講到耶穌復活的日子。由於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復活節的具體日期也是不確定的。但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關於耶穌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義,是為了贖世人的罪;耶穌基督的身體復活,是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復活節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各國復活節習俗
美國的復活節風俗
每年復活節後的週一,美國白宮都要舉行“滾彩蛋”比賽。對於許多美國小孩來說,要想進白宮南草坪滾一次蛋並不容易。
已有一百二十六年曆史的白宮“滾彩蛋”比賽是美國復活節最富盛名、最具特色的活動。最早“滾彩蛋”比賽是在國會山草坪舉行的,一八七八年在當時美國海斯的批准下,“滾彩蛋”比賽移到白宮舉行,平日戒備森嚴的白宮這一天有了讓民眾親近的機會。早些年,第一夫人往往是“開蛋”嘉賓,她們也在這一天大擺“親民”姿態。
瑞典復活節習俗
復活節是基督教的重要節日。瑞典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在瑞典人看來,復活節不僅是耶穌復活的日子,也是春天覆活的時刻,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慶祝這一節日。經過漫長冬季的北歐人顧不上遠山仍存積雪、棉衣還未下身,就興高采烈地把五顏六色的羽毛和繽紛亮麗的彩蛋掛得滿世界都是。
過復活節離不開雞毛和雞蛋。雞蛋象徵新生命的開始和萬物的復甦。因此,基督徒將蛋作為耶穌復活的象徵。染成紅色和黃色的雞蛋象徵幸福的生活,彩色的羽毛象徵茁壯成長的小雞。瑞典過復活節時花還未開,所以愛美的瑞典人用彩色的羽毛代替鮮花,也將復活節裝扮得五顏六色。
復活節到來,學校放一個星期春假,家長也選在這時休假陪孩子到處遊玩,或在家裡進行春季大掃除,然後把充滿節日氣氛的彩蛋和彩色羽毛掛到樹上、牆上或花盆裡。
俄羅斯復活節風俗
“太陽比星辰高出多少,復活節就比其他節日重要多少”,早在古時,俄羅斯的基督徒就對復活節極為推崇。復活節的隆重在於,它體現了東·正教信仰的精髓,即頌揚耶穌。他能夠將全人類的罪惡攬於己身,透過受難,指示通往上帝及永生之路。
經歷了7周漫長齋戒後,教徒們迎來了神聖的復活節。齋戒又被稱為“大齋”,因為它能夠洗刷所犯下的所有罪惡,透過清心寡慾,來獲得靈魂的昇華。古時的編年史記載:“大齋的嚴苛日子來臨。所有的歡宴都偃旗息鼓,一切歌聲都暗淡下來,馬匹上的響鈴不再丁零作響,人們互泯恩愁,仁義好施……”從信仰東·正教之日起到1917年十月革命,俄羅斯對復活節的推崇延續了935個年頭。十月革命不僅推翻了沙皇統治,也顛覆了數個世紀以來的傳統。蘇聯政權傷害教會:教堂關門、教徒被視為世俗新社會的棄兒。當然,慶祝復活節也是不和時宜的。但百姓並沒有讓民族傳統湮滅。在家中,他們一樣地染復活節彩蛋,烤圓柱形的復活節大面包,“互吻3次道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