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受環境(氣候、水文、土壤)影響而出現的以年為週期的自然現象,都是物候現象。
它包括三個方面:一、各種植物的發芽、展葉、開花、葉變色、落葉等現象;二、候鳥、昆蟲以及其他動物的飛來、初鳴、終鳴、離去、冬眠等;三、一些水文氣象現象,如初霜、終霜、結冰、消融、初雪、終雪等。
如:1、驚蟄,表示昆蟲冬眠的動物等甦醒過來,代表春天來了。2、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3、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
那些受環境(氣候、水文、土壤)影響而出現的以年為週期的自然現象,都是物候現象。
它包括三個方面:一、各種植物的發芽、展葉、開花、葉變色、落葉等現象;二、候鳥、昆蟲以及其他動物的飛來、初鳴、終鳴、離去、冬眠等;三、一些水文氣象現象,如初霜、終霜、結冰、消融、初雪、終雪等。
如:1、驚蟄,表示昆蟲冬眠的動物等甦醒過來,代表春天來了。2、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3、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在這個節氣中,農民朋友們會很忙碌,進行一段農業忙種,南方中水稻,北方收小麥,帶來一篇繁忙的農業景象,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參考時間。
芒種節氣從字面意思,也叫作忙種,不過針對南北兩方的作物不同,指的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一個典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處在小滿和夏至之間,是處在轉折期的一個節氣。長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種期間,太陽將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執行軌跡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芒種有三候
在這個節氣的時候,有三種物候現象。一候“螳螂生”。古人認為芒種時節螳螂感陰氣初生,於是破繭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擬態專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葉。芒種二候?(jú)始鳴”。“勞燕分飛”,燕指燕子,勞指伯勞鳥,伯勞鳥就是?”。芒種三候“反舌無聲”。在古人眼中,伯勞鳥和反舌鳥是善鳴之鳥中的兩類典型代表,伯勞鳥因陰氣微生而啼叫,反舌鳥因陰氣微生而收聲。時至仲夏,花香已逝,鳥語漸稀。
很忙碌的節氣
芒種也是一個很忙碌的節氣,不同地區在這個節氣中要進行不同的農事活動。陝西,甘肅、寧夏是“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廣東是“芒種下種、大暑蒔(蒔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後三日秧不出。貴州是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福建是芒種邊,好種秈,芒種過,好種糯。江蘇是芒種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種芒種,樣樣都種。芒種糜子急種穀。四川、陝西是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後,忙種豆。從以上農事可以看出,到芒種節,我國從南到北都在忙種了,農忙季節已經進入高潮。
芒種節氣的特點是什麼 芒種有什麼物候現象
芒種節氣的特點是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代表著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夏熟作物要收穫,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種的莊稼要管理,是一年中最忙的節氣。也是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耕播的節令,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芒種的由來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所以“芒種”也稱“忙種”,即指“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
“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芒種為何這麼“忙”
芒種時有這樣一句農諺:“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作物生長旺盛,既是北方夏熟麥子的收穫之時,又是南方插秧種稻的播種之刻,是謂農事“雙搶”,確保顆粒歸倉。多變的氣候也是農忙的另一緣由。芒種之後,北方黃淮平原開始進入雨季。此時,如果有大風、冰雹或持續多日的陰雨天氣,農民一年的辛苦勞作都會化為泡影,所以一刻也不能耽誤。
可以說,芒種是這一年中最後一個適宜播種的時節,如果沒有插秧種稻,播撒種子,呢或許就只能等來年了。因此,芒種才是會如此忙。
芒種節氣的習俗
1、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2、曬蝦皮
在這時候,沿海一帶的漁民即忙於曬毛蝦。因到了芒種季節,毛蝦正值產卵期,體質正肥,肉質正實,營養價值更好。人們將芒種期間曬成的蝦皮稱之芒種皮。蝦皮分生曬蝦皮和熟曬蝦皮兩種。生曬蝦皮指淡曬成品,其鮮度較高,不容易返潮和黴變;熟曬蝦皮加鹽煮沸,瀝乾曬燥,雖然保持鮮味,但是其口感略遜於生曬蝦皮。
3、打泥巴仗
貴州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4、接嫁樹
芒種節氣到來,果農會將不同的果樹進行嫁接,使之結出的果實在形狀和質量上得以互補。也有的簡單地用刀在果樹上劃出幾道口,讓其吸收外面空氣,增加果實產量。
5、送花神
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有的將五顏六色的絲綢帶掛在花枝上,也有的將落地的花瓣重新貼在樹體上,意謂它永不凋謝。
6、開犁節
浙江省雲和縣有“開犁節”,在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芒種節那天舉辦。在雲和梅源一帶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為同情人間饑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結果導致野草瘋長拯救了牲畜,而農田被野草淹沒使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開犁是雲和梅源一帶山區農民啟動春耕的時令體現,過去把“開犁節”叫做“牛大王節”。
7、掛艾草
天氣越來越熱,蚊蟲孳生,容易傳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稱。古時門楣懸艾草,為的是驅趕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