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唐朝中書侍郎是幾品官

唐朝中書侍郎是幾品官

  1、中書侍郎,中書省的長官,副中書令,幫助中書令管理中書省的事務,是中書省固定編制的宰相;

  2、官名。晉由通事郎改置,東晉又曾一度改為通事郎。職掌詔命。南北朝沿置。隋初為內史侍郎,煬帝時,員額由四人減為二人,又稱內書侍郎。唐初為內史侍郎,武德三年,複稱中書侍郎。高宗曾改西臺侍郎。武則天曾改鳳閣侍郎,玄宗曾改紫微侍郎。唐中書令缺,侍郎即為長官,品級亦高於前代,南朝末為五品,隋正四品,唐正三品;

  3、元豐改制後,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行中書令之職,與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為宰相。又另置中書、門下侍郎為副相。徽宗政和中,改左右僕射為太宰、少宰,仍兼侍郎如舊。南宋初,復左右僕射原名,亦仍兼侍郎。建炎三年,再改宰相官名,復置參知政事為副相,中書侍郎乃廢。

唐朝的縣令屬於幾品官

  唐朝知縣屬於正七品。

  古代官員分九品十八級,七品分正七品和從七品,正七品是品級的十三級。

  正七品上職官包括: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衛長史、軍器監丞、中縣令、親勳翊衛隊正、親勳翊衛副對正、中鎮將文散官、朝請郎武散官、 致果校尉勳、雲騎尉;

  正七品下職官包括:內寺伯、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諸衛左右中候、上府別將/司史、上鎮副、下鎮將、下牧副監文散官、宣德郎武散官、致果副尉。

唐朝紫衣是幾品官

  春秋戰國時國君服用紫衣,南北朝以後,紫衣為貴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稱。唐朝以朱紫為貴,唐朝紫衣是三品以上官員的服色。吏部尚書一人,正三品。戶部尚書一人,正三品。禮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刑部尚書一人,正三品。


清朝丞是

  中丞這是明代沿用叫法,都察院的副職都御史即相當於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兩代常以副都御史或僉都御使出任巡撫,清代各省巡撫例兼右都御史銜,因此明、清巡撫也稱中丞。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統治者為滿洲愛新覺羅氏。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 ...

唐朝國公是

  唐朝國公是從一品,唐朝官員品級依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級。包含官爵,文武職官,勳位等品階。從一品比正一品小。從一品又分為職官、文散官、武散官、爵。   國公,封爵名,位等同或低於郡王,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國公只是一種身份,地位,一般是對國家有重大貢獻或是皇親國戚才有。 ...

宋代吏部侍郎

  宋代的吏部侍郎分倆階段,元豐改制以前,宋承唐制,宋初吏部侍郎為正四品,神宗以後升為從三品,為寄祿官或階官不管本部工作,具體工作根據其職事或差遣決定,元豐改制以後,宋代的吏部侍郎開始執掌吏部的本部工作,吏部侍郎也成為職事官,官格應為從三品,因為考慮到六部尚書才是從二品,吏部天官好像比其他五部高一點為正二品但 ...

唐朝紅袍是

  唐朝紅袍是四品官,四品官服為絺冕。唐代官員平時穿的服裝圓領袍衫,通常用有暗花的細麻布製成,領、袖、襟加緣邊,在衫的下襬近膝蓋處加一道橫襴,故又稱“襴衫”。文官袍上繡有飛禽,頗具文雅氣質,武官袍上繡走獸,呈現勇猛氣魄。 ...

薛仁貴是

  1、就將職而言,薛仁貴是右威衛大將軍,是正三品,但是在文職上是都護。根據《新唐書·百官四下》記載。安東都護府是唐朝的大都護,大都護府各級官員的官品自從二品到從九品。   2、薛仁貴的最高官職是正二品。後來薛仁貴拜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都督。   3、按照唐朝官職,大都督應為從二品。唐 ...

吏部尚書是

  吏部尚書在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吏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階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銓敘、人事部長,雅稱大冢宰。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勳等事務,是吏部的最高長官,為中央六部尚書之首。   尚書令,始於秦,西漢沿置,本為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漢武帝時以宦 ...

司丞是

  司丞是明代正六品文官的散官官階,只是一個虛銜,是某個司部門做副手的意思,丞是指古代作為輔佐性質的官員職位,這也不難理解司丞的意思,而司丞的出現也更好的進行了朝廷政務的處理,讓政策在決策的時候更加的準確,從而推動了朝廷的繁榮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