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的毀滅並不是由於自然和地質環境而造成的,而是人為的故意損毀,從大明宮挖掘的遺蹟來看,有明顯的火燒痕跡。要證明現場有沒有經歷過火燒,就要看磚瓦的顏色,如果是被火燒過,殘留下的磚瓦就是紅色或者黑色的焦痕。大明宮的火燒範圍很廣,說明這裡曾經經歷過一場大面積的燒殺。
到了唐朝晚期,由於政治的腐敗,宮廷的鬥爭,使得民不聊生,大唐江山已經搖搖欲墜,就在這時,一支由黃巢帶領的農民起義軍踏入了長安城,踏進了這個曾經只有君王將相才能進入的皇家禁地——大明宮。隨著起義戰爭的打響,大明宮就變成了硝煙瀰漫的戰場,這場起義一把大火點燃了大明宮,這就是發現遺址中為什麼有火燒的痕跡。雖然這場戰爭帶給大明宮的是一場巨大的劫難,但是研究發現,導致大明宮的消失毀滅並不只是這一場劫難,而是經過多次的浩劫。因為發現大明宮裡到處有地磚被撬,石像被搬走的歷史遺蹟。
紫宸殿,唐高宗以後,皇帝多居住在這裡。
宣政殿之後有紫宸門,門內有紫宸殿,為寢區主殿。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寢殿區。紫宸殿為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間的一般議事,多在此殿,故也稱天子便殿。如不計入內苑部分,從丹鳳門到紫宸殿也約1200米,這個長度略大於從北京故宮天安門到保和殿的距離。由於入紫宸殿必須經過前宣政殿左右的東西上閣門,故入紫宸殿又稱為“入閣”。能夠“入閣”與皇帝商議軍國大事,在當時是大臣頗為榮耀的事情。
1、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於乾寧三年(896年)被燒燬。數年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蹟也都被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宮殿,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稱為“東內”。
2、大明宮地處長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濱,南接長安城北郭,西接宮城的東北隅。一條象徵龍脈的山原自長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橫亙六十里,到了這裡,恰為“龍首”,因地勢高亢,人稱龍首原。龍首原本為隋大興城北的三九臨射之地,內有觀德殿,是舉行射禮的地方,唐因襲這一功用。
大明宮史唐朝間的一座宮殿,與明朝無關,大明宮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父親李淵修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已故。遂於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 ...
1、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於乾寧三年(896年)被燒燬。數年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蹟也都被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宮殿,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 ...
太極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之一,位於長安城中軸線北部,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隋稱大興宮,唐睿宗景雲元年改稱太極宮。因其為唐帝國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唐高宗時期修大明宮後改稱太極宮為“西內”。
太極宮是初唐政事活動的中心,高祖、太宗在這裡君臨天下,成就了一代聖制,“貞觀之治”政令皆由此地發出,貞 ...
1、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大明宮微縮景觀、含元殿、宣政及紫宸殿、望仙台標識;
2、太液池、麟德殿;
3、玄武門、重玄門及北夾城運動區;
4、三清殿、大福殿、炕底寨原村址;
5、宮苑區內園林景觀及雕塑;
6、南宮牆中國書法博物館、唐三彩博物館。 ...
1、第1集:武則天40歲時懷孕十二個月不能分娩,高宗李治和全朝上下無不為之焦急。這時候的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過往甚密,同時又和宮女春有染,武則天全都看在眼裡,她用女人特有的智慧和魅力掌控著後宮中的一切。 突厥大舉進攻中原,朝廷危在旦夕。武則天不顧身孕趕往大殿,她在戰鼓聲中,開始了分娩的陣痛,太平 ...
乾陵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長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約85公里處。該陵為唐高宗李治(649年至683年在位)與武則天(690年至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依山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