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中宗李顯生於656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
2、顯慶元年十一月五日,李顯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
3、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聖歷二年(699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復位;
4、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
5、唐中宗李顯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龍四年(710年)去世,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葬於定陵。
清朝第四個皇帝是康熙皇帝 。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亂,收復了臺灣,驅逐了沙俄勢力,又平息蒙藏地區動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李隆基,即唐玄宗,先天元年至天寶十五年在位,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代極盛時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大唐垂拱元年八月,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儀表雄偉俊麗。初封楚王,後改封臨淄王,歷任衛尉少卿、潞州別駕。 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先天元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
第一任唐高祖李淵,第二任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任唐高宗李治,第四任唐中宗李顯,第五任唐睿宗李旦,第六任唐中宗李顯,第七任唐睿宗李旦,第八任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先天元年至天寶十五年在位,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代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 ...
武則天是唐朝第六個皇帝。武則天,名武曌,祖籍幷州文水縣現成山西文水縣東,生於長安,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 ...
唐懿宗,生於公元833年12月28日,於公元873年8月15日去世。名為李漼,初名溫,漢族人,唐宣宗長子。大中十四年,即懿宗即位的第二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十一月改元為鹹通。
唐懿宗是唐朝最後一個以長子即位而且是最後一個在長安平安度過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5年,驕奢淫逸侏儒俑,不思進取,寵信宦 ...
明朝的第四個皇帝是朱高熾,1378出生,1425去世,中國明代第四位皇帝,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為明成祖朱棣長子。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永樂二十二年八月登基。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是為人寬厚 ...
李治(生於628年7月21日—駕崩於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唐朝第三位皇帝,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於東宮的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 ...
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初封殷墟王,領冀州大都督。他一生兩度登基,三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讓位於母后武則天,被封為皇 ...
生於968年12月23日,逝於1022年3月23日,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
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至道元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恆。 至道三年,趙恆即位。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
景德元年,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恆親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