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朕、寡人、孤都是古代君王對自己的稱呼。
在秦以前國君多稱自己為“寡人”,秦始皇實現統一以後認為以前的稱呼不在適合他了所以改成“朕”;
直至南北朝時期又一次大型的紛亂,五胡爭霸,大大小小的國家稱王或者稱帝,部分稱王的不以“朕”自稱而是稱“孤王”。
隋唐實現中華第三次統一以後皇帝自稱“朕”。
而皇室親王自稱“孤”,至宋朝這種品級式的自稱就更加明細了。
2、妾、賤妾,對常人以本宮為嬪妃的稱呼。
唐:
皇后;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寶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
開元改四夫人為三夫人,惠妃、華妃、麗妃;六儀;四美人;七才人。
唐代皇帝的自稱:朕、我、吾、孤。皇帝(Emperor)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故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從此“皇帝”取代“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紫宸殿,唐高宗以後,皇帝多居住在這裡。
宣政殿之後有紫宸門,門內有紫宸殿,為寢區主殿。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寢殿區。紫宸殿為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間的一般議事,多在此殿,故也稱天子便殿。如不計入內苑部分,從丹鳳門到紫宸殿也約1200米,這個長度略大於從北京故宮天安門到保和殿的距離。由於入紫宸殿必須經過前宣政殿左右的東西上閣門,故入紫宸殿又稱為“入閣”。能夠“入閣”與皇帝商議軍國大事,在當時是大臣頗為榮耀的事情。
1、唐朝(618—907年),有21位皇帝。
2、順序為: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 -- 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 ...
1、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
2、李世民(598年【一說599年】-649年),即唐太宗。
3、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
4、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 ...
在唐朝以前基本是王,帝稱呼,而唐朝開始都是祖、宗稱呼,因為“帝”、“王”是諡號,而“祖”,“宗”是廟號。廟號在唐代以前並非每個皇帝都有,因此史書記載皇帝多用諡號。唐代以後由於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且諡號開始變得繁雜或過褒,不能體現時人對皇帝的評價,因此史書記載皇帝多用廟號。古代在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評 ...
1、唐朝皇帝順序表:唐高祖李淵 →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顯 → 唐睿宗李旦→ 武則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肅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適→ 唐順宗李誦→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恆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 ...
唐朝皇帝李世民又叫唐童,其原因是當時李世民年紀很小卻敢帶兵與勢力很大的王世充對陣。李世民出生於武功別館,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薛仁杲、劉 ...
1、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 武則天。
2、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 -- 唐順宗李誦 --唐憲宗李純。
3、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
4、唐僖宗李儇--唐昭 ...
唐朝皇帝服飾如下:
1、大裘冕:帝王祭天時所穿戴的衣冠,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種花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種花紋。
2、袞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和禮冠,上衣繪山、龍、華蟲、宗彝5種花紋,下裳繡藻、粉米、黼、黻4種花紋。
3、鷩冕:祭祀先公、鄉射時穿的禮服。衣上畫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