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李績死後,唐高宗為他修建了墓,陪葬在昭陵。
他的墓冢由3個高約6丈的錐形土堆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個山頭,象徵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意思是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戰功。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為1、2米巨龜形,碑首雕刻6條龍。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武則天稱帝時,李績的孫子李敬業起兵討伐。李績不但被剝奪官爵,他的墳墓也曾經被挖開,棺材被劈碎。武則天死後,唐中宗為李績追復官爵,並重新安葬。
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李績死後,唐高宗為他修建了墓,陪葬在昭陵。
他的墓冢由3個高約6丈的錐形土堆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個山頭,象徵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意思是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戰功。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為1、2米巨龜形,碑首雕刻6條龍。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武則天稱帝時,李績的孫子李敬業起兵討伐。李績不但被剝奪官爵,他的墳墓也曾經被挖開,棺材被劈碎。武則天死後,唐中宗為李績追復官爵,並重新安葬。
遠征高句麗回國後不久,因征伐勞累而病重,總章二年十二月戊申卒,年七十六。
徐茂公簡介:
徐茂公即英國忠武公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漢族,曹州離狐人,唐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並稱。後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顯慶二年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約,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國家權力機關頒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藥學專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 。徐茂公是個軍師,但歷史上的徐懋功確是個,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的將軍。李勣墓碑兩方,一方是家人寫的,一方是唐高宗寫的,現在均收藏在西安昭陵博物館。
徐茂公原名李勣,是中國隋唐時期的名將。
李震,李勣長子。生於617年,死於665年,字景陽,永徽四年任澤州刺史,顯慶二年轉趙州刺史,龍朔二年任梓州刺史,麟德二年三月卒於梓州,年四十九。其諡號定,妻王氏。
李思文,李勣次子,官拜潤州刺史。武則天臨朝時賜其姓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