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取經在真正的歷史上是從長安(西安)出發,由絲綢之路經過西域(西藏),再到西天(中亞),最後再到達天竺(印度)。
《唐僧取經》講述:唐僧,唐朝的玄奘法師。他是1300年前我國偉大的旅行家、思想家、翻譯家。為了深入研究佛學,他冒著生命危險,西行取經,一路上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才到達佛教發源地印度。玄奘在印度遊歷、研究和講學整整13年。回國後,在長安進行佛經翻譯。他總共翻譯了75部經典,對當時中國的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影響。
唐玄奘取經在真正的歷史上是從長安(西安)出發,由絲綢之路經過西域(西藏),再到西天(中亞),最後再到達天竺(印度)。
《唐僧取經》講述:唐僧,唐朝的玄奘法師。他是1300年前我國偉大的旅行家、思想家、翻譯家。為了深入研究佛學,他冒著生命危險,西行取經,一路上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才到達佛教發源地印度。玄奘在印度遊歷、研究和講學整整13年。回國後,在長安進行佛經翻譯。他總共翻譯了75部經典,對當時中國的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影響。
唐玄奘西遊取經歸來帶回了怎樣的佛學瑰寶?《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師徒原型究竟是什麼樣的?上述問題或可在“西安大雁塔國寶文物特展”中找到答案。由西安大雁塔題名書畫研究會主辦的“中國夢·夢迴盛唐——西安大雁塔國寶文物特展”暨大雁塔建塔1360週年紀念名家書畫展將從4月29日起在蘿崗雅居樂富春山居舉行。
西安市大雁塔保管所展覽部主任萬廣輝介紹,此次展出的文物珍品包括貝葉梵文真經。該部經文至今已有2500多年,存留真跡不足20片。唐僧西域取經之前,古印度人尚未掌握造紙術,他們只能將文字刻在經過特殊加工處理的貝多羅樹葉上。由於佛教經典無一例外的全被刻寫在貝多羅樹葉上得以儲存和傳誦,因此稱為貝葉經。據稱,貝葉經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唐僧取經時所帶回的657部經卷全為貝葉經文。據文獻考證,目前存留下來的貝葉真經不足20片,每片都價值連城。
石盤陀是唐僧在取經路上收的第一個弟子,被認為是孫悟空的原型之一。唐僧停留瓜洲時相識,相傳胡人石盤陀聽了玄奘的講經後自願擔當他的嚮導,幫助玄奘偷逃出瓜洲,之後又幫助玄奘順利渡過了一條河。過河之後的晚上,石盤陀表現異常,當晚他拔刀準備砍向玄奘,但走了十步後停了下來,第二天他以種種藉口離開了玄奘的隊伍。
此外,“佛祖足跡”也將參展。萬廣輝介紹,據佛經記載,在佛祖涅槃後二百年之內是沒有佛像的,那時佛弟子們都是瞻拜佛祖留下來的足跡印,拜佛足即為拜佛祖。唐僧赴西域取經時將古印度廣為朝拜的佛足跡印圖帶回大唐,呈獻給了唐太宗李世民,並接受太宗敕令,將佛足跡印圖刻製成足跡印石,供廣大信眾瞻拜。
一是解決佛經裡面的疑惑,二是當時東方的經文實在是很少,他需要看更多的經文,總的來說唐玄奘取經是對真理的追求,值得所有人敬佩,再加上唐代佛經很難懂,他想要幫助天下民眾理解佛經。
在南北朝時先前沒有解決的問題,到現在成為了今天所有人廣泛的問題,佛教的發展到了一定關鍵時刻,唐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還有毅力去西天取經,這真的是一件意義非常重大的事情。
當時的唐朝處於起步階段,同時也不是太繁華,唐太宗組織舉辦了一次規模十分宏大的宗教活動,要想成功的舉辦則需要一個高僧來主持活動,這個訊息很快傳遍了全國,一個月的時間就在京城聚集了很多各地來參選的高僧,最後這位幸運之星就砸到了玄奘的頭上。
唐太宗認為玄奘的根源好道行又高,根源好是因為玄奘的父親曾經是一名有名的狀元,後來還當上了大學士,再加上玄奘自從出生就開始學習佛法,屬於真心向佛,這個時候觀音菩薩送來了兩件寶物,一件是袈裟,一件事手杖,這兩件寶貝一共七千兩,被選中的唐玄奘當然要感謝皇帝之恩,也接受了兩件寶物,於是他接受了使命,走向了取經的道路。